【摘 要】
:
自三聚氰胺、瘦肉精、商家跑路等事件以来,社会对企业尽职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类似事件屡屡发生折射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背后的社会问题。针对社会责任,学者们众说纷纭: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兼顾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建立并维护各方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受益对象泛化,很可能出现收益低于成本的情况,被视为“营业外支出”,额外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股东则追求更高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三聚氰胺、瘦肉精、商家跑路等事件以来,社会对企业尽职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类似事件屡屡发生折射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背后的社会问题。针对社会责任,学者们众说纷纭: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兼顾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建立并维护各方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受益对象泛化,很可能出现收益低于成本的情况,被视为“营业外支出”,额外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股东则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面对社会和股东的压力,企业会如何抉择?为加强监督,2008年末,沪深交易所强制要求A+H股、上证公司治理板块、金融板块、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自此开启社会责任强制披露的新时期。本文采用DID的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1年(政策实施前后三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强制披露政策对应规披露企业当期业绩的影响,并借此识别强制披露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披露企业,在强制披露政策实施之后,应规披露企业的当期业绩下降。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发现:第一,强制披露政策对高、中、低不同盈利水平的应规披露企业均存在负向影响,体现了强制披露政策影响的广泛性。第二,考虑到报表披露的盈余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后的结果,本文以不涉及应计项目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再次进行回归,发现应规披露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确实存在下降趋势,而不是操纵应计盈余后导致的结果。第三,相比于未披露企业,强制披露政策实施之后,除酌量性的费用有所下降外,应规披露企业的真实盈余在总体上和各部分均无明显变化。在减少酌量性费用的情况下,应规披露企业的当期业绩依然下降。由此可见,强制披露政策实施后的应规披露企业没有因为外部监管的加强由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迹象。第四,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应规披露企业长期业绩的变化,发现社会责任对应规披露企业的长期业绩具有正向影响。第五,本文关注市场对该政策的态度,以识别应规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否被外界感知,发现市场对应规披露企业在短期做出负面反应,而从长期来看,该负面反应消失,并出现正向反馈,表现出市场由不信任到信任的态度转变。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本文结合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政策出台的制度背景,将这一外生冲击与公司的微观行为相联系,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受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政策直接影响的应规披露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不受政策影响的未披露企业作为对照组展开分析,丰富了有关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政策的相关研究。具体来说,本文从机会成本和资源投入产出回报在期间内不匹配的角度解释社会责任强制披露政策对应规披露企业当期绩效具有负向影响的原因。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利于相关政策制定机构或监管机构基于行为结果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进而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外界市场识别优质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对于企业管理层方方面面的行为,学术界都进行了较为热烈的讨论,其中盈余管理就是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特别是关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层出不穷。目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外部监督机制还不够规范,从而促使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频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此同时,在如今的机制当中,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分离,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发挥对高管的激励作
长久以来,剥削现象多源于社会制度的变迁和阶级的分化,从而成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尽管社会学对劳资关系的探索广泛涉及了剥削相关的内容,但相应的企业管理和组织行为领域对剥削现象的关注始终匮乏。事实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内的剥削现象从未消失,强制劳动和剥削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从感知的角度出发,组织剥削是指员工认为他们在与组织的关系中以利于组织为目的被故意利用,这种感知会为员工带来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带来经济利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高成本、高风险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征。管理层做出重要创新决策,并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两权分离的代理机制下,管理层出于对职业规划、财产风险和声誉担忧等考虑,往往更倾向于风险规避的短视行为,信息不对称优势也可能会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抑制企业创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
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在激发创新和引导资源配置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低下,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风险较高。这不仅增加了投资者投资的难度,也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那么如何降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风险呢?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向市场提供了关于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测性信息,它是投资者对公司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会计专长独立董事担任着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职位,肩负着公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的改善有赖于政府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的监督和排污企业的环保投入。但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企业很难将有限的财务资源投入到环境保护项目中。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其环境治理动机也明显不足。环保部门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下处于劣势,长期受到执法不严的诟病。环保体制改革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2016中央发布文件要求开展省以下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试点,这一体制变革旨在促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靠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兴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投资者保护力度不够,代理问题较
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交易所监管思路也在不断调整,证券市场监管重心逐渐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靠拢,交易所着力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放松事前管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的监管模式逐渐形成。在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建设中,发放问询函成为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依法、从严、全面”加强监管的重要手段。问询函监管又被称为“非处罚性监管”和“预防性监管”,它主要针对上市公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有助于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是创新活动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导致企业R&D投入强度低于社会最优效率水平,创新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以政府补助等手段介入调控。一直以来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过往的研究中都是将企业的创新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忽略了创新活动的异质性。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创新活动在资源需求、风险承担、
关系型专用性投资是供应链上重要投资项目之一,它能够用来稳定供应链关系,生产差异化产品,提高供应链的总体竞争力。这是因为关系型专用性投资作为可置信承诺,表达了投资方的合作信心,所以关系型专用性投资密切了双方关系,表明双方长期合作的决心。关系型专用性投资是在要素市场不完备状态下的投资。它是有价值的、稀少的、不可模仿和替代的资源。正是由于关系型专用性资产的价值稀缺性,公司可以从资源稀缺性、产品差异性以及
随着2006年新《公司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董事会秘书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份,上市公司董秘在企业的地位以及职责要求逐渐提升。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董事会秘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上交所最早在2007年3月的《股票上市规则(第六次修改稿)》曾就“董秘由副总或董事担任”这一任职资格公开征求意见,旨在确保董事会秘书履职过程中能够拥有充分的信息获取权以及权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