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与死亡率增加,食管癌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但在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于忽略,常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期。这是食管癌长期处于高发病、高死亡状态的原因之一。食管癌主要有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两种组织类型,我国以食管鳞癌为主,且占据90%以上。尽管食管鳞癌诊疗水平逐渐提升及治疗方案不断具有个体化,但预后仍不乐观。免疫疗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与死亡率增加,食管癌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但在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于忽略,常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期。这是食管癌长期处于高发病、高死亡状态的原因之一。食管癌主要有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两种组织类型,我国以食管鳞癌为主,且占据90%以上。尽管食管鳞癌诊疗水平逐渐提升及治疗方案不断具有个体化,但预后仍不乐观。免疫疗法是食管鳞癌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且已使部分患者获益,但是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也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3,TIM-3)、B细胞和T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蛋白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预后的影响,以解锁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通过检测PD-1、TIM-3和BTLA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分析三者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希望为食管鳞癌的免疫治疗开创新的靶点和思路,改善预后。方法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收集符合标准9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标本以及96例癌旁组织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技术检测PD-1、TIM-3和BTLA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Spearman法对PD-1、TIM-3和BTLA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蛋白阴性、阳性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以Cox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的方法分析并确定预后独立危险因子。结果1.PD-1、TIM-3和BTLA蛋白主要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细胞质表达。96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PD-1蛋白阳性表达为50例(52.08%);TIM-3蛋白阳性表达为71例(73.96%);BTLA的阳性表达为62例(64.58%)。96例食管鳞癌患者癌旁组织中,PD-1蛋白阳性表达为11例(11.46%);TIM-3蛋白阳性表达为12例(12.50%);BTLA的阳性表达为10例(10.42%)。PD-1、TIM-3、BTLA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14)明显相关;TIM-3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5)明显相关;BTLA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P=0.027),淋巴结转移(P=0.001)明显相关。3.PD-1表达与TIM-3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01);PD-1表达与BTLA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01);TIM-3表达与BTLA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01)。4.PD-1、TIM-3和BTLA蛋白阳性表达食管鳞癌患者五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14.30%、14.50%,PD-1、TIM-3和BTLA蛋白阴性表达食管鳞癌患者五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3.50%、40.50%、43.90%。食管鳞癌PD-1、TIM-3和BTLA蛋白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19.516,P<0.001;X~2=8.108,P=0.004;X~2=8.384,P=0.004)。5.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PD-1、TIM-3和BTLA蛋白阳性表达(P=0.001;P=0.008;P<0.001)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1.PD-1、TIM-3和BTLA蛋白主要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细胞质表达,其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均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且两两呈正相关性。2.PD-1、TIM-3和BTLA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患者。3.PD-1、TIM-3和BTLA蛋白为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CF油藏是典型的底水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大幅提液和加密调整是目前油藏的主要开发手段,针对其局部能量不足、井控程度低、隔夹层分布不稳定和产量递减快等问题,亟需探索油藏有效的挖潜调整政策。首先,基于CF底水油藏的实际生产数据,分析了油藏不同区块开发的动态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数值机理模型确定底水油藏天然水驱开发的水脊变化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并进行底水油藏天然水驱开发的敏感因素分析。其次,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一种异位骨化疾病,骨化块对脊髓和(或)神经根的压迫,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对于轻微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对于有严重脊髓症状或椎管狭窄的患者,建议手术干预。已有很多学者对前入路及后入路手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前后路联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并不少见。早期诊断并明确其病因对于其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对该疾病的研究有所增加,但研究结论尚不统一,其病因、治疗
胜利山油区存在注水井偏少、注采井网不完善、采油速度低等问题,开展油藏综合治理研究对于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胜利山油区油藏精细描述成果,进行了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将油井分为4类,分析了井间连通性,确定了40条高渗透通道。通过面积权衡劈分法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计算了6个水驱开发指标,根据特低渗油藏开发分类指标评价标准,评价胜利山区块开发水平属于第三类,开发效果差。利用油藏工程方法,论证
推靠式旋转导向工具是一种通过偏置机构推靠井壁来控制定向钻进方向的旋转导向系统。导向工具造斜率的准确预测是导向工具优化设计及井眼轨迹精确控制的基础。本论文基于导向钻具组合力学模型,考虑偏置机构与井壁相互作用、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导向工具结构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推靠式旋转导向钻进的轨迹预测模型。在前人关于导向工具造斜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零侧向钻速准则的折算造斜率预测方法和折算系数反演方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储量丰富,近期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成为了塔里木油田主力上产区块,累计探明天然气超千亿方,油超亿吨,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勘探开发实践目前年产油气当量超百万吨,但如何高效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对该类油气藏储层和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还不明确;二是油气藏非均质强,具有一洞一藏特点,流体分布规律复杂,高效井比例低;三是缝洞空间内流体流动规律
在石油领域,石油钻井的安全问题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重点。近些年,研究人员通过超声波技术来对井下环空中气体含量进行监测,以此准确的判断气侵的发生,进行早期溢流预警,从而避免因气侵而引发的灾难性事故。由于超声波技术对气体含量捕捉不够精确,无法精确识别气体含量。因此,进一步研究超声波在气液两相流中的传播特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在对早期气侵监测方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后,设计了一套研究超声波在气液两相流中传播特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更早地作出诊断并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视网膜血管与脑血管有相同的胚胎起源、解剖结构和生理病理特性,视网膜血管形态的改变有望作为研究大脑微循环和预测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线索,因此,建立视网膜血管相关参数的参考值、分析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影响因素、发现潜在的研究问题和临床意义、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及分叉角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具有深刻意义,为今后预测脑卒中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结合放化疗,随着药物耐受和复发率的升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s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能翻译为蛋白质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及转录后调控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课题前
油基钻井液具有强抑制、高润滑等优点,能有效减少井下复杂和事故,是深井超深井、水平井及大位移井等复杂井工程的首选,已在川南页岩气、塔里木库车山前及新疆南缘等地区的钻井中规模化应用,但也面临着环保、油污钻屑处理等问题,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环保油基钻井液,以满足“清洁生产”要求。基于源头治理与资源利用的双重考虑,本文通过油基钻井液基础油组分生物降解规律研究,显示出基础油组分中链长中等(C10~C24)的直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