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也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常见的经济现象。从表象来看,它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宏观经济调控通常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四大目标,可见物价稳定作为其中之一,在整个经济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格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通货膨胀的产生导致一国货币贬值、市场价格扭曲,不仅影响国内正常的经济运行,也可以通过贸易市场影响整个国际市场。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实际经济运行,顺利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货币政策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渠道作用于实际经济,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二是货币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即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通货膨胀成因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以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方面的合理建议。以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两大方面内容为主线,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通货膨胀以市场经济开发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通货膨胀进行具体分析。着重对我国1993年后的三次通货膨胀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通货膨胀成因进行了验证,得出产品成本上涨、货币供给量过多、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是这三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然后,对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进行验证,得出采取这些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同时具有局限性和弊端;以及这些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存在现实的悖论等结论。最后根据前文分析,分别就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对提高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