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翻转课堂”、“云班”、“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也使微课蓬勃发展。近年来虽然微课浪潮势头猛,但大多数教师制作微课仅是为了参加比赛,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此外,大多数微课视频都以讲授型为主,大多数微课资源是针对新授课进行开发的,缺少针对不同学科关键课型进行开发。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文献法,收集、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建立了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对学生关于微课的看法和数学解题学习相关方面的情况、教师关于微课应用于解题教学的认知进行了解,进一步分析得出学生学习解题的需求、教师对解题微课的认识和态度;基于案例分析法,将解题微课与一线传统解题教学课堂有关培养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经验题感的教学部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虽然传统解题教学与解题微课在实现解题教学需求上各有优缺点,但微课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解题教学的缺点:(1)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上,解题微课能够弥补传统解题教学对知识复习不及时的缺点,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需要复习的第一时间弥补知识结构中欠缺的地方;(2)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解题微课能够弥补传统解题教学对解题思路展现不充分、不直观、难重复的缺点,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具体的、可重复的呈现方式掌握解题思路;(3)在培养学生经验题感上,解题微课能够弥补传统解题教学讲课内容个性化弱、针对性不高的缺点,让学生根据自身解题学习需求,需要什么学什么,提高解题经验积累的效率,促成经验题感的形成。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动学校的更优发展。近年来,一些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高中生由于种种原因,体育锻炼严重不足,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但是在现行
价值是一种主观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客观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因为价值不是从来就有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同进退共存亡。否定价值的主观性,试图在客观世界中
通过新HSK四级是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由初级向中高级转变的标志,而四级试题书写部分的“看图造句”题型考查学习者汉语理解、运用、交际等综合能力,为学习者通过四级考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历年新HSK四级“看图造句”真题基础上,研究韩国东亚大学中文系学生作答的试题,归纳学生偏误类型,分析原因,并为学生、本土教师和HSK试题编写提供针对性汉语学习方法、教学建议和改进意见。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论文的选题缘起
九年级化学绪言课对于学生学好化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九年级化学绪言课的几种典型课型,并对这些典型课型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剖析,对九年级化学绪言课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和技法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自唐代王维开始,至明清两朝发展到了顶峰。相比人物画,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更偏爱寄情于动植物和其它无情识的事物,多爱以芭蕉、雪竹、雪梅等为题材。在这些被士大夫寄托以个人“性灵”的自然题材中,带有虚妄不实、中空无常、易损易坏佛教意义的芭蕉,正符合了文人画程式化、非视觉性、非时间性的三大原则。本篇文章以徐渭的《蕉石牡丹图》与任伯年的《麻雀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