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效成分积累与生态因子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疗效确切且应用广泛,黄芪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药化、栽培技术等方面,而对于黄芪中黄芪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生态因子及黄芪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对黄芪有效成分积累影响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文开展了2年生和3年生膜荚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和总皂苷)积累动态的研究、黄芪皂苷类合成的7个关键酶基因(AACT、PMK、MVD、IDI、FPS、SS和SE)表达量与黄芪甲苷及总皂苷含量的关系并分析了生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与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和黄芪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黄芪的栽培技术选择与管理、生态因子的调控及药材质量的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黄芪主要药效成分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2年生黄芪和3年生黄芪根中黄芪甲苷的积累动态大致相仿,均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二者均在7月末和8月初达到最大值。2年生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整体变动幅度较小,而3年生黄芪变动幅度较大。3年生黄芪根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及黄芪总皂苷含量均高于2年生黄芪,分别是2年生黄芪的1.64倍、2.55倍和1.07倍。其中2年生黄芪甲苷含量和毛蕊异黄酮苷含量分别是中国药典规定的1.95倍和2.3倍,3年生黄芪根中黄芪甲苷含量和毛蕊异黄酮苷含量分别是中国药典规定的3.95倍和3.5倍。由此可见,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年份的增长,黄芪根中有效成分含量也会不断积累,逐年上升。因此,从药材质量来看,3年生黄芪优于2年生黄芪。
  2、对黄芪皂苷类合成关键酶基因(AACT、PMK、MVD、IDI、FPS、SS和SE)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表达量与黄芪皂苷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年生和3年生黄芪中黄芪皂苷类合成关键酶基因之间均表现了较强的相关性。在黄芪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关键酶基因表达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程度不同,2年生和3年生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与PMK基因均呈显著正相关,且3年生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还与SS基因呈显著正相关;2年生和3年生黄芪的总皂苷含量均与IDI基因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黄芪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且联系紧密。其中PMK和SS及IDI基因在黄芪的皂苷类成分合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对黄芪皂苷类合成关键酶基因(AACT、PMK、MVD、IDI、FPS、SS和SE)表达量与生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最高空气温度、最低空气温度)和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总皂苷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黄芪有效成分积累方面,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最高空气温度对2年生和3年生黄芪中黄芪甲苷和总皂苷的合成影响较大,光照的增强和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黄芪中黄芪皂苷成分的积累。但土壤湿度的增加则不利于黄芪皂苷成分的积累。而毛蕊异黄酮苷则与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最高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光照的增强和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增高不利于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的积累。综上所述,各种生态因子对黄芪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最高空气温度对黄芪有效成分,即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苷积累的影响作用是相反的,因此,在黄芪栽培实践中,在栽培地的选择上,考虑到生态因子对两种有效成分的影响,应选择光照适中的向阳地,采取相应有利的栽培措施,以保证两种有效成分积累最大化,从而保证黄芪药材的质量。
  综上所述,2年生黄芪和3年生黄芪药材质量标准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且3年生黄芪的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2年生黄芪,因此,从药材质量来看,3年生黄芪优于2年生黄芪。在黄芪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关键酶基因表达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PMK、IDI和SS基因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较大。各种生态因子对黄芪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最高空气温度对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苷积累的影响作用是相反的,因此,在黄芪栽培实践中,在栽培地的选择上,应选择光照适中的向阳地,以保证两种有效成分积累最大化,从而保证黄芪药材的质量,同时,在药材的选择上,以3年生的黄芪为佳。本研究为黄芪的栽培技术选择与管理、生态因子的调控及药材质量的控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螺旋聚异腈多肽(Polyisocyanopeptides,PIC)是一种类似于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中间纤维的仿生水凝胶,其具有稳定的螺旋构象、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温度响应性。此外,PIC水凝胶在生物的硬度范围内展示出超强的力学响应能力——应力刚化性能,即随着外界应力的增加PIC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增强。因此,近年来PIC水凝胶逐渐成为智能材料、临床医学和生物医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围绕复合仿生水凝胶的
共轭聚合物具有长程的离域π电子结构、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及信号放大效应等。近年来,研究者发展了一系列在近红外区域有吸收能力的共轭聚合物,这类聚合物能够将吸收的近红外光的光能转化为热能。此外,为了提高水溶性,共轭聚合物通常被制备成纳米粒子,其因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光稳定性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载药、荧光成像、抗菌以及二氧化碳响应等方面。本论文根据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碳的发展现状,设计制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的含量非常丰富,而且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巨噬细胞主要存在两种极化状态: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的功能是激活免疫系统并杀死肿瘤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不仅能抑制效应细胞杀死肿瘤,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入侵及转移。  
第一部分LAMP2基因c.974delT突变导致Danon病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具有高度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的常见疾病。部分类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累及多系统,与其他类型疾病表型存在重叠,导致常规的病理生理检测无法准确区分,从而给疾病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Danon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性心肌病,症状涉及全身多系统,以肥厚性心肌病、骨骼肌病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经典临床表现。
学位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石油等化石燃料相比,农林生物质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性特点,资源量丰富,其开发利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和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废弃木材等可统称为农林木质纤维素,在生物质原料中占有重要比重。然而,相对于石油化工产品,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Biofuels )和生物基产品(Bio-based product
学位
光呼吸是植物特别是C3植物在含氧环境中正常生长所不可或缺的代谢过程,但同时耗费大量能量,成为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因子。植物进化到今天,光呼吸途径不单单是一个脱毒和碳骨架回收过程,它已经和植物的碳代谢、氮代谢、硫代谢等整合。参与光呼吸的基因在突变后大多呈致死表型,而质体甘油酸/乙醇酸转运体基因(AtLrgB/PLGG1)突变后,只呈叶片花斑表型,在大气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极具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此为切入
学位
高等植物进化出能长距离运输水和矿质营养的导管结构,这为植物向陆地扩张以及繁荣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木质部导管是由一系列两端穿孔的导管分子死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连续管状结构。一般认为导管分子是从管胞进化而来,这两类细胞合称为管状分子(tracheary element, TE),它的分化过程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木质部细胞的分化命运是由一些主导的转录因子(主要是NAC家族转录因子)和次级转录
学位
磷(P)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已经进化出复杂的生理和分子调节机制,以增加磷酸盐(Pi)的吸收、利用和再活化以维持体内的P稳态。PHO2(Phosphate 2)是植物磷吸收和磷平衡的重要调控因子。PHO2mRNA受到miRNA399的靶向剪切,而缺磷诱导的长非编码RNAIPS1可以抑制这一过程。CK2(Casein Kinase 2)是磷吸收和磷平衡的另一重要调控因子,CK2
学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是位于视网膜最内层的一层神经元,其轴突聚集形成视神经向大脑投射,视网膜和视神经均属中枢神经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形成的神经冲动经RGCs和视神经传向大脑产生视觉。外伤和多种眼科疾病可导致视神经损伤,进而引起RGCs凋亡。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缺乏增殖分裂能力,RGCs一旦死亡将导致视觉永久丧失。因此,阻止RGCs死亡是治疗视神经
学位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全世界流行最广泛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异质性。肝癌的全球发病率正在增加,而且年发病率将快速超过一百万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主要与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酒精摄取和代谢综合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