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家庭结构和民众养老观念逐渐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较为强烈的冲击,社会化养老方式开始进入民众的视野。政府为了减缓养老压力,出台了各种关于社会化养老的政策,大力发展多元社会化养老。社区养老模式由于嵌入在社区当中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优势明显,得到了政府较大力度的支持。本文立足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服务需求,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供给水平与实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合现状对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随机抽样对武汉市5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将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分为五类:生活照料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法律援助需求以及休闲娱乐需求。为了解影响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本文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需求情况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所得老年人需求结果来回应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以及制度。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率低于其需求率。其二,老年人个人特征因素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与法律援助有需求的概率均比年龄在86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大,女性相比男性对精神慰藉服务有需求的概率更大,孩子数量对生活照料与医疗保健需求有负向显著影响。其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心理因素对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所患慢性病数量较少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有需求的概率比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小;孤独感一般的老年人对完全不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来说对医疗保健需求概率更低,感到孤独的老年人相对于完全不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有需求的概率越大,孤独感越强的老年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需求越高、对休闲娱乐需求更弱。其四,老年人的社会因素对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户口所在地在本社区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有需求的概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则是对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有需求的概率更高。其五,老年人的经济因素对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每月退休金较低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以及医疗保健的需求相较每月退休金4000元以上的老年人要高,而每月退休金较低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法律援助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相较每月退休金4000元以上的老年人要低;生活费来源则对法律援助需求有正向显著影响,每月开支较低的老年人相较于每月开支在4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对这医疗保健有需求的概率更低,对法律援助有需求的概率更高。
  获得老年人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之后,为回应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政府应从优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政府供给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率、健全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拓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资金来源渠道、加强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三种供给主体的协同作用等五个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各方面进行提升与优化,完善社区养老制度。
其他文献
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国家新一轮的征管体制改革,必然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革新。在2018年国地税合并的大背景下,企业受到新的征管体制改革的影响,财务管理、办税流程和纳税筹划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企业纳税筹划特点发生变化的当前形势下,如何高效监管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防止漏征漏管,堵塞税收漏洞,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是近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以调查数据和典
学位
治大国如烹小鲜,各类调料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乡村治理同样如此。乡村作为国家的基层,其自身的治理关系着社会安定和国家的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应立足乡村自有资源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的总要求,本文选取A镇为例,通过对A镇实地走访,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用,适应新时代经济形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随之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处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发展阶段,政府经济职能作为首要的政府职能,必须高效发挥其职能作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学位
2018年国家实施了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更高效、更一体的征收与管理体系,将税收在国家治理及经济运行层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将税收的征收和管理的成本进一步压缩的同时增强其管理能力及效率,将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从效果进一步提升,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相关政策效应已经显现。社会对本次改革的政策效果是否满意,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都将是下
学位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关键在于破解治理人才之需问题。抓好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就是牵住了乡村治理的“牛鼻子”。因此,在乡村振兴视阈下,探究如何建设发展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引领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治理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探索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路径,进而推进乡村有
乡村,在我国指的是县城地域以下的各个区域,是我国社会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治理方式最多样的地区。作为我国最基本治理单元,乡村在整体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四十年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在生活生产方式、人口结构、社会流动、思维观念、治理模式等各方各面都发生了很大很深刻的改变。尤其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情况,乡村治理一直走在迎接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的路上。  浙江省
学位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构建绿色发展、尊重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体系,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法律及政策条例等,人们称之为“绿色税收政策”。税务部门作为对税收政策加以落实的重要职能部门,是面向社会,负责管理并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服务的一线单位,同时也是执行绿色税收政策的主体,他们对于绿色税收政策的执行状况,直接关系到这项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本文以颍州区为例,采用搜集数据
学位
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期,综合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腐败逐渐演变成影响社会进步的症结所在。党的十九大对反腐败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纪检监察机关需要更加关注腐败问题,推进反腐败工作成效。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增强,对于反腐工作的要求也逐步从案件处理转变成为对腐败问题的根本性治理。因此,如何通过查办案件来有效治理源头腐败,发挥“以案治本”模式的功效,并让该模式成为纪检监察机
宋朝社会保障在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波荡起伏的社会环境中有着深刻变化。宋朝的社会保障,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仓储救济、尊老慈幼、救助灾民等救助功能及相应的精神;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例如养济坊、居养院、慈幼局等专门机构开展的救助方式及相应设施。宋朝社会保障变动与社会转型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大文化角度对处于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宋朝社会保障进行讨论,尤其着重对宋仁宗时期的社会保障进行阐述,
学位
2000-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36.20%增加到60.60%。一方面,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中国式“增长奇迹”主要依赖于“以地谋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直接拉动经济或者是间接带动制造业发展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4年到2018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