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价值捕获工具及其效应分析——以上海基础设施建设价值增值贡献与房产税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awxsecd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36.20%增加到60.60%。一方面,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中国式“增长奇迹”主要依赖于“以地谋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直接拉动经济或者是间接带动制造业发展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4年到2018年,中国人均道路面积从10.34m2增加到16.70m2,人均绿地面积从7.39m2增加达到14.11m2,增长0.91倍。2006年至2018年,上海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从343km增加到705km,增长了1.05倍。尽管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标准有待提高的问题。首先,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首先需要面临的是资金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及中指数据库数据统计,2003-2018年上海市房产税占政府财政收入约3%,而土地出让金与财政收入占比高达20.90%。然而,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推进,“卖地财政”具有不可持续性。于是,我国地方政府需要探索出新的模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作为土地垄断供给者进行征地和拆迁过程引起土地价值增值,土地增值收益回收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城镇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福利水平。但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价值增值却未能通过完善的价值捕获机制进行成本回收。依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谁受益谁支付成本。我国急需建立有效的价值捕获机制进行溢价回收。依据国际经验,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价值增值收益可以通过价值捕获工具进行回收,捕获的资金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在从传统渠道获得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越来越意识到价值捕获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关于土地价值捕获的经验表明,征收财产税是土地价值捕获的一种常用手段。我国一直在探索和完善房地产税税制。我国政府和一些学者对房产税的研究仍然寄予厚望。从房产税收实施的速度来看,我国政府正在努力推进这一进程的快速运行。此外,2014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考虑了房产税的立法。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过度出售土地等问题逐渐出现。近年来,随着房价、地价的迅速上涨以及房地产的发展,逐渐增加了人们对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导致市场的正常秩序被扰乱。而房产税主要由税基和税率两部分组成,其中税率的设计是关键。因此,创新土地价值捕获工具,进行房产税税率设计在房产税税收价值捕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论文从相关文献和理论出发,建立了土地价值捕获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土地价值捕获的机制。同时考虑到沪渝地区进行房产税改革这一项重要政策举措,构建了城市价值捕获的理论框架及捕获机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总结了国内房产税发展历程及国外房产税特点,分析中国房产税的发展历史,并从国外财产税实施中获得经验,可以为中国房产税改革提供借鉴参考。紧接着,本文进行征收房产税功能定位阐述及沪渝房产税征收细则、征收效果及沪渝土地市场的对比分析。随后,本文分析了上海市房产税改革绩效不高的原因。
  再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房产税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房地产价值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每增加1%的投入将导致房地产价值增值4.405%。随后,本文用两种方法测算了房产税的税率范围为0.17%-0.56%和0.10%-0.64%,在不同房产税税率设计下进行税收敏感性分析。
  最后,本文提出了土地价值捕获工具创新的思路和政策建议。针对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历史进步,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欠发达地区家庭的收入水平,也极大地缓解了发达地区的用工压力,有力推动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压力等种种现实因素,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由祖辈或父母单方监护。由此,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其规模也随着民工潮的不断壮大而与日俱增。但是相应的留守儿童
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国家新一轮的征管体制改革,必然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革新。在2018年国地税合并的大背景下,企业受到新的征管体制改革的影响,财务管理、办税流程和纳税筹划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企业纳税筹划特点发生变化的当前形势下,如何高效监管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防止漏征漏管,堵塞税收漏洞,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是近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以调查数据和典
学位
治大国如烹小鲜,各类调料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乡村治理同样如此。乡村作为国家的基层,其自身的治理关系着社会安定和国家的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应立足乡村自有资源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的总要求,本文选取A镇为例,通过对A镇实地走访,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用,适应新时代经济形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随之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处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发展阶段,政府经济职能作为首要的政府职能,必须高效发挥其职能作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学位
2018年国家实施了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更高效、更一体的征收与管理体系,将税收在国家治理及经济运行层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将税收的征收和管理的成本进一步压缩的同时增强其管理能力及效率,将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从效果进一步提升,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相关政策效应已经显现。社会对本次改革的政策效果是否满意,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都将是下
学位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关键在于破解治理人才之需问题。抓好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就是牵住了乡村治理的“牛鼻子”。因此,在乡村振兴视阈下,探究如何建设发展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引领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治理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探索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路径,进而推进乡村有
乡村,在我国指的是县城地域以下的各个区域,是我国社会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治理方式最多样的地区。作为我国最基本治理单元,乡村在整体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四十年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在生活生产方式、人口结构、社会流动、思维观念、治理模式等各方各面都发生了很大很深刻的改变。尤其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情况,乡村治理一直走在迎接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的路上。  浙江省
学位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构建绿色发展、尊重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体系,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法律及政策条例等,人们称之为“绿色税收政策”。税务部门作为对税收政策加以落实的重要职能部门,是面向社会,负责管理并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服务的一线单位,同时也是执行绿色税收政策的主体,他们对于绿色税收政策的执行状况,直接关系到这项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本文以颍州区为例,采用搜集数据
学位
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期,综合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腐败逐渐演变成影响社会进步的症结所在。党的十九大对反腐败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纪检监察机关需要更加关注腐败问题,推进反腐败工作成效。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增强,对于反腐工作的要求也逐步从案件处理转变成为对腐败问题的根本性治理。因此,如何通过查办案件来有效治理源头腐败,发挥“以案治本”模式的功效,并让该模式成为纪检监察机
宋朝社会保障在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波荡起伏的社会环境中有着深刻变化。宋朝的社会保障,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仓储救济、尊老慈幼、救助灾民等救助功能及相应的精神;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例如养济坊、居养院、慈幼局等专门机构开展的救助方式及相应设施。宋朝社会保障变动与社会转型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大文化角度对处于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宋朝社会保障进行讨论,尤其着重对宋仁宗时期的社会保障进行阐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