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散是维持陆面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蒸散量的精确估算能帮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缓解生态环境紧张。本文引用广义互补相关原理,利用气象和水文数据建立流域实际蒸散量估算模型,使用水量平衡方程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充分考虑地形起伏等下垫面不均匀的条件,耦合实际蒸散量模型中各气候要素的分布式拟合结果,实现了全国1kmX 1km分辨率的实际蒸散的分布式模拟,分析了我国实际蒸散量的时空特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广义互补相关原理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c=2带入多项式进行计算实际蒸散量,得到估算实际蒸散量的公式。用通过水量平衡方程获得的实际蒸散量对公式中的α进行率定,率定后80个流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481 mm,平均相对误差为3 %。除去西南、西北诸河部分流域尤其是西北诸河流域相对误差在10%内之外,其他流域都被控制在5%以内。(2)发现α在空间分布上以下分布规律:①和海洋距离越小,α越大,与海洋距离越大,α越小;②海拔越高,地形屏障作用越大,水汽含量相应减少,因此α随海拔的增高而变大;③α随纬度的增高而变大,但是α随纬度变化的相关性只有0.29,这可能是因为距海洋的远近程度对α的作用很大,这种作用可能胜过纬度变化对α的作用。(3)我国50年平均实际蒸散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从纬度上看实际蒸散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从距海洋距离看离海洋越远实际蒸散量越小。并且分别按干湿气候、水资源二级以及省级行政分区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4) 1961-2010年间我国的实际蒸散量随着时间的增长总体上呈小幅度的上升趋势。逐个二级流域分析它们实际蒸散量的年际变化,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的流域的有48个,占大多数。用Spass获取实际蒸散量的Pe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实际水汽压的增加和气温日较差、2米平均风速的减小是造成实际蒸散量随着时间而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日照百分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实际蒸散量的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