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倡导“共建共享”话语体系下,贯彻党的民生为本执政理念是基层政府基本的职责。但在实际贯彻落实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基于“理性经济人”逻辑,利用权力优势,奉行疲软、工具主义为表征的“为执行而执行”,甚至以民生改善的正当性为借口,滋生自利行为,从中牟取物质利益,换言之,部分基层政府执行者在执政素养和执政理念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论题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场域,围绕基层民生为本理念养成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1)在研究思路上,依照“问题提出——现状梳理——理论分析——实践考察——路径探讨——深化主题”的逻辑谋篇布局,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及多学科知识,将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理念养成置于民生改善与建设的执行过程进行考察,突出执行纠正偏差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力图避免空洞、抽象、狭义化的理解。(2)在研究内容上,对基层、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等核心概念进行厘定,从结构、学科层面分析了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理念养成的学理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政府学说及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以党对基层干部一以贯之的民生观教育为着力点,按照历史的脉络,概括出不同阶段“求生存”、“盼温饱”、“共建共享”的民生内涵,提出强化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理念养成的实践依据。从角色定位、责任履行等角度揭示影响因素,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等解释性变量,从分层与分化的利益博弈等方面剖析造成困境的原因,剖析解决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理念养成何以必要的现实性问题。从创设民生为重的政治生态、夯实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树立民生为先的责任意识层面,构建解决民生为本理念在基层政府养成何以可为的优化路径。(3)在研究结论上,推动民生为本理念在基层由他律走向自律,打造融行政人格、制度内涵、伦理关怀为一体的基层责任政府,矫正执行中的偏差,提升基层干部自觉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意识、水平与能力,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与目的。(4)在创新点及深化研究方向上,不仅分析现行体制框架下基层政府整体的行为逻辑,更注重基层干部自身内在素养的考察——解决“现有”与“应有”的差距。这一缘于又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与拓展,论证并丰富了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理念养成这一命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理价值,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丰富性及发展过程的与时俱进性,决定了论题的研究必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