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动态,分析研究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运行机制与对土地节约集约的指导意义,在阐述土地受容力与土地平均集约度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最大土地受容力作为集约边际,平均集约度作为粗放边际的土地集约评价手段,为土地宏观调控提供参考工具。其次,明确从产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两个层次出发的评价思路,根据皖江城市带五大产业类型与《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规程》构建了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和农村居民点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目标值法、经验借鉴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理想值,运用最值法和平均值法确定土地的集约边际和粗放边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集约边际评价技术。然后,以合肥市四大区域作为实证研究,即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和包河区,根据各区调查的实际数据应用到所建的评价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的平均集约度和最大土地受容力,进而确定了不同区域相同产业、相同区域不同产业和农村居民点的粗放边际和集约边际。重点是基于评价技术的应用结果,运用节约集约用地利用理论,依据合肥市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粗放边际和集约边际,研究土地利用的粗放边际与土地供给关系,土地利用的集约边际与土地供给关系,科技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与耕地面积保障关系,土地的受容力及其提高与土地利用集约度之关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评价和先进的技术与手段等路径。最后,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研究方略,即研究规划控制、市场配置、经济制约和政府审批管制等方法,研究增加土地供给和停止对土地投入的控制点、提高土地受容力和推进更大集约度的条件,以及如何运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成果指导节约集约用地等,探索节地节资节油且无城市病的节地模式,研究工业用地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跟进、节约集约用地经验引进、经济激励和节约集约用地奖惩等机制,研究城镇和工业用地达到集约边际时,用地扩展的地域与实施的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