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磨溪气田嘉二段为目的层,综合利用钻井岩心、镜下薄片、储层物性以及测试等资料,在了解磨溪气田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磨溪气田嘉二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本文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磨溪构造为一平缓的短背斜,断层不甚发育,嘉二段的构造圈闭主要为背斜构造,其次为小型的鼻突构造。磨溪潜伏构造是本区内最主要的圈闭构造,属于背斜圈闭类型,其中包含了两个主要的潜高构造:即邓家湾潜高和步春沟潜高。磨溪嘉二气藏圈闭为岩性—构造型复合圈闭。通过平衡剖面技术作出了各剖面的构造演化图,并结合前人二维地震研究成果,认为磨溪构造经历了桐湾、加里东、东吴、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的构造运动。(2)系统总结了本区嘉二段的小层划分方案和界面特征,本区嘉二段地层可划分为嘉二1、嘉二2、嘉二3三个亚段,其中的嘉二2亚段细分为A、B、C三个小层。(3)嘉二段的储层岩性主要以泥粉晶云岩、鲕粒灰岩、粉晶云岩和砂屑云岩为主;储渗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溶蚀缝,其中晶间孔、晶间溶孔以及粒内溶孔是最主要的储渗空间;储层类型主要为局部发育裂缝的孔隙型储层,且以Ⅱ、Ⅲ类储层为主,总体上属低孔低渗储层范畴,高孔高渗层只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嘉二1和嘉二2A层具有相似的孔渗关系,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而嘉二2B、C层和嘉二3的孔渗关系接近,随孔隙度增加,渗透率迅速增大。(4)磨溪气田嘉二气藏的井主要为气水同产井,局部存在构造高部位产水、低部位产气的情况。气水分布及其分异程度具有一定的分区性:在南翼,气藏开发中表现为或以气为主,或以水为主,有一个较清楚的气水界面;构造北翼受天然气充注强度不够且构造较缓的影响,普遍表现出较高的产水量;而构造轴部的气水分布主要与储集物性和储层发育部位的高低相关,天然气优先向物性较好的构造高部位聚集。(5)综合构造形态、圈闭类型、储层特征、天然气的运聚特征等研究成果,认为磨溪气田嘉二气藏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主要为:①构造特征控制气水的整体分布区域;②储层物性特征控制气水分布范围及分异的程度;③天然气的运聚特征控制天然气富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