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青海湖南部的共和县湖盆区为研究对象,以1960-2015年的共和县气象站的气象统计数据和1987-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依据,利用ENVI、Arcgis提取了研究区近29年的沙漠化土地变化信息,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了共和县近56年来各气候指标的变化规律和近29年的各沙漠化类型的变化态势。然后分别从空间相关性、线性相关性和整体贡献率三个方面探究了共和县湖盆区气候变化和沙漠化的内在关系,并对研究区今后几十年的沙漠化变化态势进行了预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近29年来,研究区沙漠化面积的多年平均值为1335.37 km2,主要分布在与海晏县相邻的沙漠地区、布哈河流域南部、倒淌河流域、G109国道以北和青海南山的北侧;轻度沙漠化和中度沙漠化面积呈轻微扩大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2.22km2/10a和1.446km2/10a;重度沙漠化面积呈现较明显的增加态势,扩大速率为4.42km2/10a。各沙漠化类型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00年左右。(2)近56年来共和县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平稳波动,湿度、日照、风速和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温、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夏季蒸发量最大,而湿度最高值出现在9月,日照时数和风速春季最高。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湿度和日照的周期变化主要为2a~4a。(3)研究区内沙漠化程度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负相关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1.17%和4.31%;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的土地约占82.17%;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达到791.9 km2;与日照时数变化呈负相关的土地约82.1%;与平均风速的变化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土地分别占48.58%和51.42%,且多分布在在海拔较高的区域;与小型蒸发量变化呈负相关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3.31%。(4)通过对湖区沙漠化和气候变化关联度分析显示,平均相对湿度对除重度沙漠化外的其他沙漠化类型具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蒸发量的变化对轻度和中度沙漠化的影响较大;温度对重度沙漠化的影响较为显著;降水量对轻度沙漠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平均风速对重度沙漠化的影响更为显著。(5)气候变化综合指标与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的拟合曲线和实际变化曲线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变化综合指标对沙漠化总面积的增加的贡献率为20.7%。对沙漠化面积线性预测的结果表明轻度沙漠化面积逐渐扩大,中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面积逐渐减小,沙漠化总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