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逻辑思维在交替传译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以2006-2015年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过程始终处于动态中,借用认知知识和主题知识对语言进行阐释和理解实际上是在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脱离语言外壳并了解语言承载的信息意义。“理解讲话信息的根本任务是找出逻辑性,口译思维从主体上属于逻辑思维,因而更注重逻辑推理和信息整合(Chesterman,1997:213)。”口译的整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而逻辑思维体现在口译理解中的每个环节。目前,有关语篇逻辑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笔译研究领域,涉及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及教学中的应用。在口译领域,大部分著作小篇幅以例证的方式概述逻辑思维在口译中作用或者将其运用于交传笔记训练研究,但缺乏规模数据支持,缺乏科学性,难以避免片面性。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性实证研究,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逻辑思维在交替传译理解中的重要性。本文利用释意理论和吉尔口译模式做框架,在定性分析方面,在理论层面分析了逻辑思维在交替传译理解过程中各环节的重要性,体现逻辑思维在交传听力、记忆及表达方面的重要性。在定量分析层面,本文使用近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的音频资料,将其转译为平行文本,自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利用原译语资料分析法,使用Antconc和雪人翻译软件统计两会记者招待会交传中的中英文逻辑用词使用频率,分析其分布和特征,探讨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研究显示,汉英口译中存在大量逻辑关系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英文逻辑关系连接词频数是5250,汉语连接词的频数是3705,英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比率占8%,总体上是汉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比率的两倍。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和口译中的逻辑思维转换有关,译员主要依靠语义逻辑、逻辑关系来连接句子,抓住内在逻辑,正确传达交际意义。本文希望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数据为基础的描述性研究,探讨逻辑思维在交传中的体现,并提出在交替传译培训及练习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自黑龙江大学1995开设《俄语电视新闻》课以来,国内其他高校也陆续增设了该门课程,以适应国家,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同时对我国俄语教学法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   俄语
在虚拟仪器的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很重要的。文章在对各种现成数据采集卡,接口总线的理解对比的基础上,以ADS8412为核心设计了集多路选通、模拟信号调理、A/D转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被公认为是语用学上的一个突破性研究成果。自其1967年问世以来,不但受到了哲学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受到语
对OPC技术在软件与MATLAB动态数据交换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OPC技术和MATLABde1数据交换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将从现场得到的实时数据送入MATLAB服务
文章通过把虚拟电子实验室-NI Multisim 10仿真软件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中,并通过举例阐述了Multisim 10仿真软件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