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由陈晓卿导演的美食类纪录片。该纪录片以精致细腻的故事画面、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为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美食以及美食背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其法文版在国外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关注与讨论。法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美食文化表示赞扬,与此同时,他们对解说词的翻译质量却有所不满。为满足观众的视野期待,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由陈晓卿导演的美食类纪录片。该纪录片以精致细腻的故事画面、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为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美食以及美食背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其法文版在国外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关注与讨论。法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美食文化表示赞扬,与此同时,他们对解说词的翻译质量却有所不满。为满足观众的视野期待,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展示工作,译者应该确保纪录片的翻译质量,尤其是纪录片中涉及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质量,这些词语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对外展示的窗口。
本文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分析法,对纪录片中涉及的部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应该以文化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参考系统,找到需要保留的恒定信息和合适的对等语,寻求原文和译文在各自的文化中的功能等值。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找出译者倾向的翻译策略,译文的翻译难点和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译文优化,促进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其他文献
各国之间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原则即保护本国的利益,因此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而外交话语是实现外交活动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为保证两国外交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注意外交话语的使用,既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礼貌得体,有礼有节。委婉语具有缓和话语尖锐性、去负面意义等效果,因此在外交话语中被广泛使用。汉语自古以来讲究“避讳”、“曲言”、“婉辞”等,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习惯不直言,委婉语较为丰富;而俄语作为屈折语,词
人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随着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发展,中俄毗邻地区人文交流合作也持续深入,深化并拓宽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本文对中俄毗邻地区人文交流合作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梳理了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的内容、中俄毗邻地区人文交流合作的优势条件和主要推动因素。其次,介绍了新世纪以来中俄毗邻地区人文交流合作的现状,具体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档案、青年
现代语言学理论对于多义词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义学范畴,而是拓展到认知语言学领域,主张从隐喻和转喻方面入手对多义性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作为一种极为普遍而重要的词汇语义和认知语义现象,词汇多义现象在俄语多义动词中有着积极、典型的表现。本文结合词汇语义和认知语义学理论,以俄语分解义动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多义认知语义分析。具体将主要从认知相似性和认知映射两方面探讨分解义动词语义衍生路径,揭示俄语分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罗斯第一位享誉世界作家,在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屠格涅夫的作品反映了俄国真实的社会生活,他的语言平实优美,因此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也被称为“诗意的现实主义”。《猎人笔记》可视为作家“诗意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小说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俄国农民的日常生活,体现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在《猎人笔记》中,作家不仅展现了19世纪40
歇后语是一种传统的汉语语言形式,其结构短小精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目前已成为中国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迄今为止,针对歇后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分类、文化内涵、修辞特点等方面。但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对歇后语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和认知机制鲜有深入探讨。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分析,语料来源为《黑龙江方言词汇
《简·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各界的喜爱。这部小说也普遍被学界看作是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杰作,但是其中主人公简的梦境叙事描写以及梦境所反映出的女性心理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本论文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再结合弗洛伊德、荣格等人有关心理分析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办法来对《简·爱》中主人公所做的梦进行具体分析,从分析梦的形式、内容,再到研究梦的意义。首先,总述梦在心理学与文学创
生态隐喻是生态语篇中的一种手段。它是促进人类尊敬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在倡导人类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语境中语言活动形式的学科,探索语言如何在语境中建构意义。功能语言学在功能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成为探索生态隐喻功能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习式”话语中的生态隐喻。以2012—2020年“习式”话语的生态语篇为目标语料构建
詹姆斯·乔伊斯是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被认为是半自传的成长小说,同时也是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实验之作。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重复现象及其所产生的意义和美学意味值得探究。本文以米勒的重复理论为基础,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词句重复和主题意象重复进行分析,词句重复具体划分为感官的词句重复和成长阶段特征的词句重复,感官的词句重复从颜色、空气、味道和声音四个方面展开,对同一感官
2015年,难民危机在欧洲爆发,欧盟各国家面临着巨大挑战,德国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之一也深陷其中。一方面,德国的应对措施影响着欧洲难民危机的整体走向;另一方面,欧洲的整体形势也牵动着德国境内难民问题的演变。因此,德国的难民问题是同整个欧洲难民危机息息相关的。本次难民危机在德国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缓慢扩大阶段,集中爆发阶段以及逐步消退阶段。难民问题在每一阶段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各有不同。针对难民问题的
从古至今对文化定义的解读国内外的名人大家都从自身专业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文化对于人类而言是独特且独有的,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它随着时代、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状态。随着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差异进而增大,逐渐形成了以自身民族国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基准的共同认识,这种共识发展成为后来的民族文化认同。德国也日益将文化作为一张有影响力的名片传递给全世界。对德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