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保护耕地资源成为当前考虑的重要课题。云南省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山地资源丰富,其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而低丘缓坡资源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成为缓解用地矛盾,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其土地开发利用建设适宜性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多样,与坝区相比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难度更大且资金投入更高。因此,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低丘缓坡开发建设。大理市是云南省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的重要试点,具有优越的低丘缓坡资源,因此,本文选择大理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大理市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相关的研究和区域特点,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展开研究与讨论。 本文首先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大理市自然环境情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及区域实际情况,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空间区位、地质条件、社会经济五个方面选择了18项相关性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选取剔除海拔3000 m以上、坡度25度以上等条件的区域作为本次评价的研究区域,并通过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确定指标量化标准,选择静态数学模型结合土地适宜性模拟的方法确定本次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进行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空间模拟对研究区域适宜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并参考相关分级标准,将评价结果按照适宜性分值划分为四级。在此基础上,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了分区研究,并就此提出关于大理市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市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影响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的影响因子复杂多样,需要对评价因子进行多方面考虑,数据收集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因子的选择。GIS技术是空间分析及进行空间模拟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运用GIS进行适宜性评价及模拟将研究区域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中等适宜、高等适宜四类。同时,根据适宜性结果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将评价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选择建设区、建设保障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最后以研究分区为对象,对不同分区土地利用提出建议。为今后类似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及区域新型山地城镇建设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