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藩封制度在明代历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明代前期的藩封,对封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宁夏地区于有明一代为朱元璋第十六子朱(?)的封地,其后朱(?)一支便在宁夏生息繁衍,对宁夏地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皇室,明朱氏虽有《天潢玉牒》来记载其庞大的世系传承情况,惜传世的《天潢玉牒》均有说无谱,以致我们无法从整体上了解明朝宗室的传承情况。本文以传世史料为基础,结合出土材料,详尽地梳理了庆藩亲王、郡王世系,力求最大限度地谱写出庆藩家族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人物一一作传。此外,本文还以档案为主干,结合《清实录》等资料,第一次详细讨论了庆藩后裔朱帅(?)在由明入清之际的各种政治、军事活动,对研究庆藩及其他明宗室在改朝换代之际的境遇有一定帮助。通过我们的研究,不仅弥补了《天潢玉牒》的缺憾,还基本弄清了庆藩的发展源流,为宁夏历史人物研究、明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提供了确凿、详实的材料。传主著述是传主生平与思想发展的最直接材料,字里行间往往透露出非常微妙的思想情感。本文主要从传世《文章类选》及地方志中所载著作、诗文来研究庆藩著述。《文章类选》是笔者目前所见唯一传世的庆藩著作,编者为庆靖王朱(?)。笔者在传统的目录、版本等梳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文章类选》的编选思想及所编内容。从其编选内容和编选目的不难看出,《文章类选》具有比较浓厚的载道思想,反映出较为浓厚的封建等级意识。庆藩诗文多散见于宁夏旧志中,笔者认真梳理了(正统)《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等明代志书,再结合其他几种志书和文集材料,共整理出了59首完整的诗文。这些诗文主要以吟咏宁夏风光、抒发家国之思、展现宏图大志、描绘生活情趣为主题。这些诗文展现了宁夏旖旎的风光、保留了关于古建筑的大量描写材料,对宁夏旅游开发及风光建设等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同时,笔者通过对诗文的仔细阅读,也发现了庆王对藩封宁夏的一些不满,从中可以品味出其深藏内心的情感。总之,庆藩在宁夏土地上的二百五十余年时间,对宁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正是从最基本的世系梳理出发,勾勒了庆藩亲王、郡王在宁夏的活动,在恢复庆藩世系的过程中展现其影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