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苜蓿间套作是一种理想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此种植模式中苜蓿的固氮作用改善作物根际间的营养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品质,增加当地农民地产收入。促进多种作物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在麦收后充分利用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资源,通过与畜牧副业的结合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并使农业与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因此,小麦/苜蓿间套体系对于我国小麦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相当可观的前景。本研究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东杜村设立田间试验,设小麦单播(XD)、小麦苜蓿间套作(XMT)与苜蓿单播(MD)三个处理模式,并与邻地对照(CK)进行研究,通过室外与室内两种实验方法对其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作物产量与其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分析,利用SPSS对各模式的土壤指标进行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显著性分析,进而总结出小麦苜蓿间套作对其各个指标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苜蓿单播与小麦/苜蓿间套种植三种处理方式下土壤水分的1m深度分层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土壤含水量在耕作前期与后期三个处理模式与对照总体都较少,中期较多。三个模式来看,在耕作前期、中期和后期土壤含水量都从表层向深层不断波动递增。就土壤含水量各层次来看,表层三个处理模式都含量远低于深层土壤含水量,并且深层次MD处理模式含水量值较低于两者。从土壤水分消耗量来看呈现CK>XD>XMT>MD。并且这也可以说明苜蓿在一定程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则小麦苜蓿间套作中苜蓿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对土壤水分的保存,进一步补充小麦生长需水分。在试验区为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以小麦粮食作物为主,但考虑土壤水分,进行小麦苜蓿间套作是可行的。(2)小麦、苜蓿单播与小麦/苜蓿间套种植三种处理方式下土壤有机质、pH和氮、磷、钾养分的2m深度的分层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对照CK有机质含量各层次均大于三个处理,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均呈S型,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XD(20g/kg)略高于其他两个处理,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XD>XMT>MD,而深层XMT有机质含量却超过了XD(60~100cm)和MD(150~200cm),而这可能是小麦与苜蓿间套后进一步促进了深根作物苜蓿深层根系向下分布的有力说明。土壤pH值随深度而增加,通体呈碱性,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三个处理模式的土壤全氮含量在表层0~20cm无显著差异,而MD和XMT两个处理模式的全氮含量在20~60cm土层深度显著高于XD处理;底层XD速效氮含量占比达全剖面1/4。小麦套种苜蓿不仅有利于提高20~150cm深度土壤氮素肥力,同时还可在底层使常规麦田深层土壤氮素流失问题得以减免。经过一个麦季的消耗,XMT和XD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接近10mg/kg,MD只有6.4210mg/kg,无论是对小麦来说还是对苜蓿来说都表现为缺磷状态,说明在这三种处理模式生产实践中磷肥的使用都具有必要性和增产的巨大可能性。小麦/苜蓿间套体系中会使全剖面土壤钾素的消耗比例得以优化,故可以少施甚至不施钾肥。(3)小麦苜蓿间套作的作物地上生长:XMT的株高略高于MD,但就产量却远低于MD。MD耗水量也低于XMT。就XD、XMT与对照CK比较来看,对照CK在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四个指标都高于XD与XMT,XD处理模式在这四个指标都略高于XMT。但由于XMT分小麦与苜蓿两部分,则产量也有两部分组成,则此处理作物地上生长较为有优势,适宜当地地区种植该模式。(4)小麦苜蓿间套作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就投入资本分析比较得XMT>MD>XD。就产量分析比较得MD>XMT>XD。因小麦与苜蓿市场价不同,使得产值分析可得MD>XMT>XD。就净值比较得MD>XMT>XD.试验田所在地为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土地耕作方式为粮食作物为主,不适宜大面积种植苜蓿。因此选择小麦苜蓿间套作则适应当地发展,即提供了粮食,也为牧业发展提供牧草,实现当地多种经营,使农业与畜牧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