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對唐代試詩的全面搜集和校勘整理的基礎上,“以文取士”的大概念下,對唐代試詩進行的研究。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是研究的部分,下卷是文本整理。上卷包括制度新說、文本辨析、題旨闡釋、藝術細論。首先制度方面,將唐代試詩劃分於初、中、高三個層級的取士制度之中。分別是初級:進士科試詩;中級:銓選試詩;三級兼顧:制舉試詩和入翰林試詩。各級選取了一二點新發現之處作以考察,并注意各取士層級下不同試詩的區別,注重從文本內證中發現史實,考證制度、解析文本、發現問題,最後,考證了以往研究較少的“奉試詩”。其次是對唐代試詩的歷代編集與存佚進行勾勒,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清代唐試詩選本。再次是對唐代試詩的題旨闡釋。比較有新意的有兩點,一是首次將試詩題目構成分為單一式和復合式,指出試詩題目具有指導文本寫作與指示引導思想的功能兩種功能。二是提出了試詩對君子“人格”的崇尚,唐人對“文質彬彬”的“文德政治”的追求,表現為對“君子”的褒讚和對這一完美人格的塑造,通過一系列制度之文(其中包含試詩考試)和文本之文(包括寫成的試詩文本)而體現出來。最後是從體裁、結構、音韻、詮題和意象五方面研究試詩的藝術特征。結構上,首創“新三解法”,將試詩分為起句、對句和結句三個部分研究,并創造出句式標記法,總結出對句的規律。音韻上,對五百多首唐代試詩的全部韻字按照《切韻》作了統計,對用韻種類、常用韻部、韻部同用現象三個問題進行了詳述。首次將“詮題”引入現代研究,將“詮題”分為“完題”、繪題眼、詮題韻與“結題”四方面,認為“詮題”對試詩來說具有重要的功能與意義。意象上,認為試詩的意象主要取自“間接意象”,並且對“賦”和“比”極為重視,形成刻畫精工、寄託遙深的特點,意境上體現出重“義”輕“境”的特點和環狀結構。“意象文義”反映出唐代理想的治國理念,蘊藏着唐代統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理想標準,是唐代考試制度的最終落腳點,是塑造“君子人格”的手段與內容。唐代試詩是一種獨立的詩體,是唐代之“文”的重要生成、體現、傳播載體,是“取士文學”和“唐代詩學”重要構成,有必要構建唐代“取士詩學”研究。下卷對唐代試詩進行了搜集、校勘、排序和考證,包括《文苑英華》“省試”詩卷所收458首唐代試詩,和另外增補的92首,之外還考證了 53條試詩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