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是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研究骨骼肌废用性萎缩的康复过程中应用振动刺激进行干预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目的:以动物实验为基础,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安全范围内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骨骼肌废用性萎缩的康复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振动训练在废用性肌萎缩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低频振动组(B)、高频振动组(C)、悬吊组(D)、自然恢复组(E)等5组。悬吊14天后,取D组大鼠比目鱼肌肌肉组织留置标本,分别给予另外两组以低频20Hz和高频30Hz的振动刺激训练。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保持饮食、活动不变。4周后取4组大鼠比目鱼肌肌肉组织为标本,比较各组湿重体重比;并对大鼠比目鱼肌Ⅰ、Ⅱ型肌纤维比例、平均横截面积(CSA)进行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对IGF-1、MyoD、Myogenin、Myostatin、TGF-β、bFGF等几种肌肉生长因子蛋白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比较。探讨各种肌肉生长因子在振动刺激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肌萎缩的影响。研究结论:(1)低频和高频的振动刺激均能够有效促进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大鼠比目鱼肌的形态结构的恢复:其中肌肉湿重增加、Ⅰ型和Ⅱ型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的增加,还能够有效对抗肌纤维类型由Ⅰ型向Ⅱ型的转化。(2)低频和高频的振动刺激均能够使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大鼠比目鱼肌的IGF-I、MyoD等产生过量的表达。而Myostatin的表达减少,从促进骨骼肌蛋白合成、抑制骨骼肌蛋白分解的方面促进了骨骼肌萎缩的恢复。(3)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差别,综合形态学和骨骼肌蛋白因子表达测定结果分析,其中20Hz的低频振动刺激对大鼠萎缩肌康复效果更明显。(4)不同频率振动刺激作用下的肌肉生长调节因子中,Myogenin与MyoD, TGF-β与Myostatin虽属于同一家族,但并未表现一致性。研究建议:(1)适宜频率的振动刺激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干预于段,可以应用于废用性肌萎缩康复治疗。(2)对于骨骼肌废用性萎缩的转归和干预方面的观察,根据本文研究结果,IGF-1、MyoD和Mvostatin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分了生物学指标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