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译是翻译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与翻译发展的繁荣盛况相比,自译在近年来才开始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而国内对自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对自译这一领域做一些相关研究并将研究限定在文学自译范围内。本文希望通过对自译与他译进行简单对比研究,探索自译的优势所在,以期对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翻译批评有所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自译的概念;阐述与澄清了自译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对自译是否是一种翻译这一持续以久的争议进行了梳理。其次,本文引入勒非威尔的重写理论,对自译与他译的异同进行了探索,重点从三个方面探索二者的区别:第一,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角度进行对比;第二,从自译者与他译者在翻译标准方面所拥有的自由度进行对比;第三,从译文的效果角度进行对比。最后,选取林语堂的自译作为案例研究。通过整理与研究,本文提出: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自译具有特殊性,同时也符合翻译研究的一般性。自译的特性赋予自译以优势:一,自译者通常被看作是原文理想的诠释者,自译者更容易传达原文的意义与精神。二,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文与忠实标准的束缚,自译者在翻译策略上拥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因此出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考虑会对原文作一些修改与调整,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三,自译者往往更多地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此,译文在文学性和美学效果上就可能有不凡的突破。此外,对林语堂的案例分析表明:一,自译者在翻译中仍要受到语言与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他充当的仍是译者的角色;二,跳出传统翻译标准的束缚,自译者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在策略上采用了普通译者极少采用的方法,大胆修改和调整原作;三,目的在于符合读者期待视野,使译文达到一定的文学性与美学效果。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启发他译;二,鼓励自译。他译者可以借鉴自译者面向读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自译者对原文的操控方式,来传达原文精神,重塑原文意象,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翻译的目的在于交流,因此,面向读者的翻译策略可以成为一种缓解文化冲突的有效手段。自译的优势和自译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可以帮助更多的学者反思文学的艺术性和翻译的实质,反思忠实的翻译标准,及忠实的“度”的问题,即这一特殊翻译能对一般翻译带来何种启发或借鉴作用。此外,翻译理论也应该突破传统的理论模式寻求更太的发展。自译在当今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前进,自译的涌现将可能极大地促进文学界的交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