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质而言,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是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和管理高校教师的一项公共政策。历史地看,中国政府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一直处于主导作用,其改革的政治性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在探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困境中,如果缺乏政府的视角,缺乏对制度相关者权力与利益的考量,必定难以真正把握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症结所在。本文即是以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为视角对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所作的研究。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高等教育扩张与政府财政紧缩的压力下,世界各国高校人事制度都已发生巨大变革,其中尤以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其后,带着“质量”和“效益”标识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开始广为流行。自1986年中国开始改革已有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推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迄今已逾20年,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已有研究多侧重于以眼前问题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研究的学理性较为薄弱且视角相对单一,还不能对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困境提供充分有力的解释。鉴此,本文以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为平台,基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制度经济学以及高等教育学等多种理论,在厘清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内涵、功能及其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历史变迁、制度绩效及其改革困境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剖析,继而提出未来的改革应当协调与整合政府、市场以及学术三种力量及机制,以分权、法治、多元以及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为导向推进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创新。
论文从考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基本理论切入,对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内涵、结构与功能进行理论探究。重点剖析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五大功能及其三大基本价值取向。研究认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通过学术鉴定分级的制度化、规范化来筛选和晋升教师,形成科学合理的职务结构,促进高校学术事业的整体协调发展;通过教师职务的设置与任用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设定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标准以及任期考核评估,有效保持和提升教师的高绩效水平,促进高校整体绩效的提高;通过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师的学术行为和价值取向,促进高校职能的全面实现。进而提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效率与卓越的原则,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以及保障学术自由与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则。这是本文后续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点。
解读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变迁的历史可知,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是西方高校学衔制度的舶来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逐步与西方现代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接轨。遗憾的是这一过程随着1949年中国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而中断。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变迁共经历四个历史阶段:初步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1965);遭受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恢复阶段(1977-1985)以及制度创新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其变迁特征表现为:制度内涵从“身份评审”转向“契约聘任”;制度功能从以学术鉴定分级、资源配置为主转向以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为主;制度变迁方式从“政策调整型”转向“法制规范型”;制度运行从行政导向的集权控制转向学术导向的分权管理;制度变迁模式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
从比较视野对美日德三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动向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三国的改革各具特色,但趋同的一面亦相当明显。无论是市场导向还是政府主导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都以提高学术生产率作为其制度改革的首要价值诉求,强调法制先行、公平开放的程序保障以及多元参与的改革路径,并对推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保有谨慎态度。由此观之,追求效率与卓越、实现公平与正义以及保障学术自由和促进学术发展是各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共同遵循的基本价值。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是现行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主流,对其运行的研究选择了评聘模式、制度绩效及其缺失三个层面进行探析。首先,基于结构与权力的视界对评聘合一制、评聘分立制以及完全聘任制的研究发现,“评聘怪圈”的深层根源在于评聘结构关系与权力归属的模糊。其次,考量制度模式之变化、制度改革之覆盖面、高校师资队伍之发展以及制度激励约束之效果发现,现行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取得一定绩效,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最后,论文从制度文本、权力结构、评价机制、组织程序以及评聘法治化等五个层面深入剖析我国现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缺失所在。
要根本解决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所存在的症结,则必须以治理理念为指引,改变政府主导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协调与整合政府、市场以及学术三种力量及机制,以分权、法治、多元以及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为导向推进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创新。本文认为,高校自主评聘、教师共享管理以及政府适度介入是推进改革的首要前提;法治导向是实施改革的核心保障;多元导向是推进改革的政策选择;实现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是实施改革的价值抉择。进而提出完善市场竞争、健全评聘组织及机制、培育良好的高校组织文化以及持续渐进的推进等若干改革路径。
最后,对H省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合理及介入方式的不科学导致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运行存在诸多问题。由此,依照前文分析及结论提出重构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保障教师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及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实施机制是该省下一步改革的适当选择。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分析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视角,在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制度经济学以及高等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政府介入高校教师职务评聘行为的程度和方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二,研究内容的创新。本研究从一般意义上解析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五大功能即学术鉴定分级、资源配置、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与价值导向,以及三大基本价值取向即追求效率与卓越的原则、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以及促进保障学术自由和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则,并对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以及“评聘怪圈”现象做了较有新意的剖析。第三,改革对策的创新。本研究提出应在治理理念的引导下协调与整合政府、市场以及学术三种力量与机制,并从总体上提出中国今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四大构想,即分权导向、法治导向、多元导向以及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