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人们大多的时间主要在室内度过。在室内时,人员除了办公类轻度活动外,也经常从事体力活动,如工厂车间内工人操作设备等。随着生产的机械化,工人大都从事检修、焊接、组装等体力活动。对这类体力活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和人体主观反应的深入理解,需要借助人体热平衡理论和完善的人体传热模型。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人体代谢产热量增加,往往伴随出汗调节,而出汗量是计算人体蒸发散热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体热平衡关系中重要的组成。现有的出汗量计算模型多注重于体育训练等极高代谢的活动研究,对于中低等代谢活动下人体出汗量及相关模型研究较少,不利于完善中低体力活动传热模型。本文通过开展人体中低等代谢强度活动的出汗量测试实验,建立相关的出汗模型。在实验过程中,采集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等)、受试者生理参数(新陈代谢量、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等),通过“贴片称重法”来计算人体出汗量。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参数和生理参数对人体出汗量的影响,修正中低等活动水平下人体蒸发散热量和最大潜热换热量计算方程,并分析得到出汗量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人体出汗量受到环境温度和代谢活动量的直接影响。相同温度下人体出汗量随代谢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相同代谢强度下人体出汗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代谢强度比温度对出汗量更具影响。(2)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和代谢活动量的影响。在同一代谢强度下,环境温度升高,皮肤温度升高,出汗量增加。在同一温度下,代谢强度增强,皮肤温度降低,出汗量增加。(3)人体耳温整体保持稳定,随环境温度升高,耳温略微升高。同一代谢强度下,环境温度升高,耳温降低,出汗量增加。(4)各活动量下,男性代谢量均略高于女性,同时男性的出汗量的普遍高于女性。(5)基于实验数据,得到了出汗量计算模型,并与OSE模型和PW模型的预测出汗量进行了比较,发现OSE和PW预测模型偏差较大,不适合中低体力活动下出汗量的预测,而本次得到的模型对人体出汗量的预测较为准确。同时,针对性别差异,建立了男性、女性各自的出汗量预测方程,可用于不同性别出汗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