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结局的预测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312例,年龄在19岁至79岁之间,中位年龄41岁,中位孕次为2次,中位产次为1次。其中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1254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8例。无妇科合并症患者共851例,461例妇科合并症中,包括子宫肌瘤38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8例,子宫腺肌病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6例。 2、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绝经时限将研究对象划分为3个年龄组,40岁以下的患者为育龄组,40岁至绝经后1年的患者为围绝经组,绝经1年以上的患者为绝经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内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其中临床特点方面主要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症的关系及形态特征,病理方面主要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类型、周边内膜病理特征及恶变特点。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采用x2、精确概率法(当超过20%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时选用)及行×列x2进行检验;对于计量资料,当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描述。对于因变量为两分类的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相关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特点分析 (1)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851例无妇科合并症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者552例,发生率为64.9%,其在育龄组、围绝经组和绝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2.4%、4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组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3.2%、21.3%、12.4%、3.1%,围绝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9.0%、14.5%、24.9%、1.7%,绝经组绝经后出血、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8.7%、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重指数、产次、息肉的大小、数目为其相关因素(P<0.05),其中体重指数、产次、息肉的大小、数目为正相关(B>0),年龄为负相关(B<0),而孕次、高血压、糖尿病、乳腺增生、他莫西芬服药史、息肉的病理类型及子宫内膜增生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 (2)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 90例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见于育龄期年龄段,总体发生率为19.9%(90/452)。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为27.8%,无不孕症对照组为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中最大径线小于1.5cm息肉的发生率为75.9%,对照组为6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的数目、部位、病理类型及合并子宫内膜增生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 对子宫内膜息肉伴发不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异常子宫出血、息肉的大小为其相关因素(P<0.05),且均为负相关(B<0),而高血压、糖尿病、乳腺增生、他莫西芬服药史、息肉的数目、部位、病理类型及子宫内膜增生与不孕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 (3)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态特征分析 851例无妇科合并症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单发息肉在育龄组、围绝经组、绝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1.6%(142/450)、46.8%(111/237)、82.1%(124/151),多发息肉的发生率分别为68.4%(308/450)、53.2%(126/237)、31.6%(27/1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线小于1.5cm息肉在育龄组、围绝经组、绝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4.9%(78/142)、40.5%(45/111)、42.7%(53/124),最大径线超过1.5cm息肉的发生率分别为45.1%(64/142)、59.5%(66/111)、57.3%(71/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部位的息肉在育龄组、围绝经组、绝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4%(6/137)、10.9%(12/120)、17.1%(21/123),宫角部位为17.5%(24/137)、15.5%(17/120)、17.1%(21/123),前壁为20.4%(28/137)、13.6%%(15/120)、15.4%(19/123),后壁为38.0%(52/137)、41.8%(46/120)、35.0%(43/123),侧壁为19.7%(27/137)、18.2%(20/120)、15.4%(19/1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特点分析 (1)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类型 851例无妇科合并症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702例,腺肌瘤样息肉30例,囊腺瘤型息肉119例。功能及非功能性息肉在三个年龄组中的发生率依次为91.6%(414/452)、84.8%(206/243)、52.6%(82/156),囊腺瘤型息肉为5.3%(24/452)、11.9%(29/243)、42.3%(66/1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瘤样息肉依次为3.1%(14/452)、3.3%(8/243)、5.1%(8/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子宫内膜息肉周边内膜的病理特征 在851例无妇科合并症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203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总体发生率为23.9%。育龄组、围绝经组、绝经组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率依次为22.1%(100/452)、25.5%(62/243)、26.3%(41/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性增生在三个年龄组中的发生率依次为14.6%、17.7%、12.8%,复杂性增生依次为4.9%、3.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依次为2.7%、4.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子宫内膜息肉恶变情况 131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恶性息肉63例,恶变率为4.8%。育龄组、围绝经组、绝经组中恶变率分别为2.4%、4.8%、1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3例恶性息肉中,癌前病变51例,癌性病变12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10例,子宫内膜癌肉瘤2例,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仍以早期癌前病变为主,癌变的病理类型中以腺癌最为常见。育龄组、围绝经组、绝经组恶性息肉中癌前病变所占的比率依次为85.7%、83.3%、76.0%,癌变所占的比率依次为14.3%、16.7%、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息肉的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为其相关因素(P<0.05),且均为正相关性(B>0),而体重指数、孕次、产次、异常子宫出血、高血压、糖尿病、乳腺增生、息肉的大小、个数与恶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 四、结论: 1.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是异常子宫出血,其出血发生率与息肉的大小、数目及患者的体重指数、产次相关; 2.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20%与不孕症相关,且这些息肉多无临床症状; 3.育龄期和围绝经期以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息肉多见,育龄期多表现为多发小息肉,围绝经期多表现为多发大息肉;绝经期以囊腺瘤性息肉多见,多表现为单发的大息肉; 4.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以绝经期最高,恶变的发生与年龄、息肉病理类型及子宫内膜增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