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等发生巨大变化,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对原有信仰和价值体系产生冲击和影响,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和动摇,一部分人产生了信仰危机,出现了政治信仰淡漠、道德信仰滑坡、非科学信仰泛滥,甚至信仰缺失等现象。转型期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从政治角度看,由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与挫折,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等,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信仰的执着与坚定;从经济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扩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一定领域盛行;从文化角度看,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同时对信仰主体产生影响。另外,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人文教育倾向,尤其存在轻视信仰教育或信仰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使信仰主体的信仰意识淡薄、信仰观念不坚定,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原有信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易受影响,发生动摇或背离。转型期信仰危机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克服信仰危机需从经济、政治、文化多方入手,其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克服信仰危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监督约束机制,为克服信仰危机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其三,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舆论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整个社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信仰,为克服信仰危机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保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转型期信仰危机也只能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断完善过程中得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