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西方宗教背景的影响,此前不少人都认为佛教像基督教一样主动四处传教,广泛宣教布道。本文以汉译《杂阿含经》为研究对象,对佛教讲经说法的具体情况作了研究。事实上,佛陀的讲经说法也是缘起法,释迦牟尼佛当初说法传教是应缘对机的,是应时应处之缘、应不同对象之机、宣说相应的教法来达到救度的结果。精舍是佛陀讲经说法的最主要处所,说法对象是人众和天众,人众中的比丘是佛陀讲经说法的最主要对象。佛陀的说法方式主要有自说、应请而说和应事而说三种;说法内容包括四圣谛、蕴界处、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教理及十善业、布施持戒等世俗安乐法。佛陀的说法对不同的对象取得了不同的成果,比丘听法后欢喜奉行直至证得四沙门果等果位,世俗人欢喜随喜,有信心者或三归或出家,也证得了不同果位,疑惑者解决了疑惑,困苦者得到了救度。原始佛教时期佛陀的说法传教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至关重要,非常值得研究,这是对前人研究《杂阿含经》、佛教传播等方面内容的补充,能够清晰的展现佛陀说法传教的机缘、内容、结果等详细情况,能够让读者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再者亦可与后期的大乘佛教的讲经说法情况、其他宗教创始人传教情况等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