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从而为结直肠癌患者更加合理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且达到入组标准的Ⅱ、Ⅲ期患者共124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Ⅱ期691例,Ⅲ期549例,结肠癌患者443例,直肠癌患者797例,所有入组患者均需满足下列标准:⑴诊断为原发性Ⅱ、Ⅲ期结直肠癌,⑵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⑶患者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且随访时间均在5年以上,⑷术后标本由两位病理科医生诊断,并确认无肿瘤残余,淋巴结检出采用传统手工法,⑸对符合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建议其到相关科室进行辅助放化疗。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组记录并制表:性别按照男、女分组;年龄按照小于65岁、大等于65岁分组;肿瘤部位按照结肠、直肠分组;肿瘤分化程度按照高、中、低分组;Ⅱ期患者淋巴结检出数按照1-3,4-6,7-9,10-12,>12枚分组;Ⅲ期患者淋巴结检出数按照1-3,4-6,7-12,>12枚分组;Ⅲ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按照LNR1:0.01~0.18,LNR2:0.19~0.46,LNR3:0.47~0.74和LNR4:0.75~1.00分组,全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入组的1240例患者采用电话、信函及上门问询等方法进行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时间,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时间。随访后将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上述分组标准应用SPSS17.0软件分别计算其5年生存率,并对各亚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直方图及散点图分别分析淋巴结检出数与其相应病例数及其转移数的分布情况,利用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淋巴结检出数及淋巴结转移度对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结果:(1)各临床病理因素分别与其相应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而患者的性别、年龄与预后无关。(2)入组的1240例患者淋巴结检出数范围为l~47(12.4±4.6)枚/例,淋巴结检出总数共计为14174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检出共计2250枚。淋巴结检出数与相应病例数的关系分布见图1。淋巴结检出数与淋巴结转移数的分布情况见图2。(3)根据淋巴结检出数对Ⅱ期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淋巴结检出数按照1-3,4-6,7-9,10-12,>12枚进行分组研究,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5年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检出数为1-3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59.1%;检出数为4-6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77.8%;检出数为7-9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84.8%;检出数为10-12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90.7%;检出数为>12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89.1%。其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09P=0.000)生存曲线见图3。(4)根据淋巴结检出数对Ⅲ期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淋巴结检出数按1-3,4-6,7-12,>12枚进行分组研究,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5年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图,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检出数为1-3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53.2%;检出数为4-6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52.8%;检出数为7-12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62.3%;检出数为>12枚时其5年生存率为78.9%。其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47P=0.000)生存曲线见图4。(5)全组的Ⅲ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按照LNR1:0.01~0.18,LNR2:0.19~0.46,LNR3:0.47~0.74和LNR4:0.75~1.00分组。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7.9%、55.3%、36.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40P=0.000)生存曲线图见图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对淋巴结检出数未达标的患者可以根据淋巴结检出数进行亚分期,从而补充其进行准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度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可以独立地评估此期患者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