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基氢氧化物湿化学法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印染、造纸、服装、食品以及塑料行业大量使用有机染料,而这些有机染料会随着这些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破坏水中动植物的生态环境,甚至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急需无污染、高效、经济实用的废水处理材料和方法来解决废水中的染料问题。物理吸附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效果显著的水中染料处理手段。19世纪中叶以来,镁基氢氧化物受到广泛关注,它被称为“绿色安全的大自然净化剂”,其对染料的优秀吸附性能,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无污染的特性使它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物理吸附材料。本论文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镁纳米片复合材料和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并研究了它们对水中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首先以硝酸镁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为前驱体,氢氧化钠和氨水混合物为沉淀剂,草酸钠为添加剂通过一步水热制备出GO-Mg(OH)2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复合材料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的加入量对于氢氧化镁纳米片吸附染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可以增加氢氧化镁纳米片的比表面积,有助于提高其染料吸附性能,并发现当加入0.5%wt的GO时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同时复合材料对于刚果红染料的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该材料对于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吸附活化能实验结果显示GO-Mg(OH)2复合材料对于刚果红染料的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g/Al LDHs)是以硝酸镁和硝酸铝为前驱体,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odecylbenzenesulfonate,DBS)为添加剂,通过一步沉淀法制备得到的,并与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对比研究了它们对于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Mg/Al LDHs吸附刚果红染料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热力学实验证明它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活化能实验计算得出其吸附活化能为32.9 kJ mol-1,证明吸附类型属于物理吸附。通过与单金属氢氧化物对比显示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拥有更高的吸附活性,因为Mg/Al LDHs具有的特殊层状结构和层间带有的正电荷使它更易吸附刚果红阴离子染料。循环活性实验证明它是一种稳定、易再生、循环性能优越的染料吸附材料。
其他文献
瑞士ABB公司推出了一款型号为ACS850的驱动模块,适用于交流电压为480V的机械设备(如整流器、挤压机、混合器和输送带等),功率范围为1.1~440kW。这一驱动模块内含有可移动式内存块和
以上市制造企业被特别处理作为出现财务风险的标志,选取沪深两市2010年和2011年首次被特别处理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其被特别处理前一年的数据为依据,同时随机选取相同数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开滦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妊娠期糖尿病病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与妊娠期糖尿病孕
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和β-紫罗兰酮(β-Ionone)是由微囊藻产生的主要藻源性嗅味污染物,伴随微囊藻水华的暴发而大量产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状况,也给沿湖居民
文中选取兴城市海滨灌区渠道作为试验渠道, 试验引进了4种不同的渠道衬砌形式, 并进行了渗漏量观测试验, 并以此估算了该4种衬砌形式推广后全灌区每年节水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蒙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
抗拔桩是利用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抵抗地下结构上浮的一种有效的抗浮措施,在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少学者也对抗拔桩开展了深入的
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能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脱除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其在染料废水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吸附剂是吸附技术的核心。本文以石油沥青为碳源、氧化锌为模板,KOH为活化
当今社会,"财经素养"一词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熟悉,它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知识、理财技能、财富管理、人生信念等基础修养。笔者所在团队在对江苏省某
对小学语文课程而言,词语教学既是教学过程中基础,又是关键。其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组词造句、阅读理解、写作水平等诸多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