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及相关政策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是我国农村人口、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广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比较突出。处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卫生,己发展衍生为“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是西部农村改革的延续和发展。公共卫生的制度属性和反贫困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西部农村的公共卫生体制建设与反贫困及西部农村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应将西部公共卫生体制建设与农村发展和农村改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西部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既有普遍性的一面,又有特殊性的一面,公共卫生的落后,影响健康,引发贫困,同时也影响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可持续增长的潜力。西部农村跨越式的发展,要依托广泛的制度创新,包括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创新。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是指西部农村公共卫生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相应的管理规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表现为三个层次: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  本文将农村公共卫生体制研究,视做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力求从更广阔的视野,依托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历史分析法、属性分析和问题导向法,从理论和实证、历史和现实等多维度、多层次深入系统地探讨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关键因素、内容、路径及相关的对策建议。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要有三个基础来支撑:一是分析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二是道德准则;三是制度基础。要从反贫困的视角,重新认识公共卫生的三大特性。西部农村公共卫生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是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技术支撑;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供给具有自身的特点,由此导致了西部农村公共卫生的供给体制建设应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形成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供给,形式多样,供给主体多元的供给体制。筹资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是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关键,应积极拓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格局,同时改革公共卫生的补偿机制,公共卫生的投入应加强基层,向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倾斜。要改革西部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适当集中的同时,强化对于各级政府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应是“水平适中、广覆盖,突出重点,成本与效益兼顾”,应建立与反贫困兼容、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要合理配置公共卫生的供给职责,建立“中央+省级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村公共卫生供给体制。一个与现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将推进西部农村的反贫困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区域经济和农村卫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50-6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家们如刘易斯(Lewis,1955)、格申克龙(Gerschenkron,1962)等人都强调,政府应当在银行部门中拥有控制权。这一思想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各国
作为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部分,私募股权市场已经在中国渐渐兴起,并有强劲发展的势头。然而私募股权投资中隐藏的许多问题和风险还没有被投资者了解,本文认
极端稀有事件具有概率小、损失强度高等特征,其事故的发生会造成大量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因此,对极端稀有事件的准确预测尤为重要。目前,对极端稀有事件预测广泛采用的方法是极值理论,然而极值理论对阈值的选取极为敏感,且是使用者主观的判断,与此同时,极值理论无法对估计出来的参数进行评估,无法了解参数的统计特征,更不能得到参数的置信区间。而贝叶斯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