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帕金森病是继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7%,给患者及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疾病早期表现轻微,后期多运动不能,长期卧床需要照顾。本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以黑质纹状体为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内LB聚集,内容物以α-Syn和泛素为主。尽管家族性的帕金森病只占所有帕金森病的10%左右,但研究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仍然对探索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给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已知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有SNCA,LRRK2,PINK1、PARKIN、DJ-1、PLA2G6、ATP13A2、FBXO7、SYNJ1、VPS13C等,但其确切的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SMPD1编码一种溶酶体酶,可以水解磷酸胆碱头基鞘磷脂产生神经酰胺,该基因缺陷后可导致A或B型的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有研究在德系犹太人群中发现该基因p.L302P突变增加了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之后陆续有学者在不同人群中验证了SMPD1基因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但结果互相矛盾,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中国帕金森病人群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SMPD1基因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来源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三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两名独立的神经内科医师的检查,诊断依照英国帕金森病脑库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与病例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来自同一医院的门诊体检者。本研究已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对象均已签订相关的知情文件。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各约3ml,经乙二胺四乙酸(EDTA)处理后用DNA提取试剂盒(美国Omega公司)提取DNA,用分光光度计检验DNA的纯度和浓度,合格后于-80℃保存备用。PCR测序后,运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之间SMPD1基因型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运用χ~2检验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检验。应用χ~2检验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位点多态性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我们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发现了SMPD1基因Leu-Ala(Val)重复多态和六个已知的多态位点(p.A36V、p.D212D、p.P332R、p.G508R、p.P533L、p.T544T)。通过分析发现当Leu-Ala(Val)小于七个重复的时候显著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p=0.010)。结论SMPD1基因的Leu-Ala(Val)重复多态(特别是小于七个重复时),增加了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