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烈的社会批判到沉稳的学理探求——1919~1922年:五四时期新潮社的观念转变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北大的一群学生创办的社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和学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化群体。长期以来,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新潮社,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从文化社团的角度,详细探讨新潮社的思想轨迹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开拓和挖掘。论者以此作为契机,试图从新潮社相关的原始资料出发,从社团的角度,对新潮社在1919-1922年的观念转变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从具体的文本中总结他的思想特征及其转变,并详细阐释转变的原因。 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简要概述学术界研究新潮社的现状,突出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其次,界定新潮社(1919-1922)的分期,并提出划分的依据。 正文部分:主要论述新潮社(1919-1922)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特点及其表现,并分析呈现这一思想轨迹的原因。 一、新潮社前期,进行激烈的社会批判。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思想文化层面上与传统的不可调和性和彻底反叛性;第二,精神上的愤激倾向与情感上的激越态度。新潮社同仁所处的北京大学的学校氛围,所经受的时代新思想的冲击以及承办《新潮》时所处的局势决定了前期的思想特点。 二、新潮社后期,探求沉稳、冷静的学术理性。倾向于将社会的改造建立在严格的学术理性基础上,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的方法论,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理性的分析来开掘传统的惰性,化解文化守成。造成后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势发生改变,新潮社同仁对参与的社会活动进行反思,加之导师胡适的影响。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从思想文化革命与学术的关系这一视野,阐释新潮社(1919-1922)在五四时代存在的独特意义。
其他文献
1999年,在“盘峰诗会”上爆发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这是继20年前朦胧诗论争以来中国诗坛规模最大的一场诗歌论战。它昭示着当代先锋诗坛内部分裂的公开化,是世纪之交
工作或生活上的失误,往往会给人造成心理负担。旁人的吹毛求疵、说三道四,加上身边缺少可倾诉的对象,更容易使人无力自拔,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在这种环境里,人们的情感、行为相互作用,思路往往朝着一个方向,容易造成情绪波动,只有寻求一种有效的解脱方法才会放下包袱。这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卸妆法”。  这种“心理卸妆法”就像女性每晚睡前卸妆一样,把当天心绪整理一遍。对于负面的记忆,要不过夜地尽数清洗掉。具体方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封禅”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这种由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包括了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多方面的内涵,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