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季风气候和地理条件强烈影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以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其具有显著的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历史久远、发生频繁、危害性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理顺洪涝灾害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客观评估洪涝灾害经济影响和我国各地区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其中,洪涝灾害经济影响可以划分为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直接经济影响主要指灾害对建筑物、基础设施、交通、电力等造成的直接破坏;间接经济影响主要指灾害直接破坏对经济系统的波及效应,包括对消费、投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解决四个与洪涝灾害相关的关键性命题:(1)洪涝灾害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直接影响?直接影响又是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造成了间接影响?(2)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直接影响是瞬间的,但造成的间接影响却是动态的,那这种动态性是如何波动的?有着怎样的特点?(3)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能够产生怎么样的经济效应?(4)中国各地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防洪减灾能力如何?影响因素如何?区域差异性如何?应侧重于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改进?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首先简要论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就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直接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统计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理顺了洪涝灾害间接经济影响的机理和传导途径,构建了洪涝灾害间接经济影响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FDIEI-DCGE),并以洪涝灾害发生后是否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为标准设计了防灾减灾模拟分析场景和原始状态模拟分析场景,结合中国2010年度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动态性地分析了洪涝灾害短期和长期对经济系统造成影响的变化趋势,估算了防灾减灾措施的经济效应;然后,遵循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四个方面设计出针对性更强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五等分”等级划分法和改进CRITIC法对传统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改进未确知测度模型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了各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并从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区域差异等角度全方位展现我国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基本情况;最后,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我国如何加强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降低损失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分析了洪涝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路径,并以MCHUGE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洪涝灾害间接经济影响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FDIEI-DCGE)。该模型创新性地设计了洪涝灾害拓展模块,包括农牧渔业损失传导子模块、采矿业损失传导子模块、交通运输业损失传导子模块、电力业损失传导子模块、通信业损失传导子模块和水利业损失传导子模块等六个子模块,使其能够更针对性地评估洪涝灾害间接经济影响。(2)设计了FDIEI-DCGE模型的数据体系、闭合方式和模拟分析场景。FDIEI-DCGE模型的数据体系,采用的是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核心开发的,并通过模型动态更新机制将基础数据库由2002年调整到2010年,具体包括投入产出数据、经济参数数据、动态更新数据等基础数据和洪涝灾害模拟评估准备数据等。此外,该模型还设计了历史闭合、预测闭合、洪涝灾害闭合等三种不同的闭合方式和防灾减灾模拟分析场景、原始状态模拟分析场景等两种不同的模拟分析场景,对有效估计洪涝灾害间接经济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3)构建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特色在于层次化更为分明、评价目标更为细化且指标层的基本指标都是在现行统计制度下能够直接获取数据的、绝对指标也均转化为相对指标,不仅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突出了被评价对象在各项指标之间的可比性,使得政府部门和评价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操作和实施,且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公认度大大增加。(4)构建了基于改进未确知测度模型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变异系数和∑(1-|r|)对CRITIC法进行了优化,并融合“五等分”等级划分法对传统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改进,不仅克服了传统未确知测度模型只能用于评价“等级明确的模糊数学问题”的局限,而且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在分析过程中,配合相关系数分析法、锡尔指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可以进一步展现我国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实际情况、影响因素情况及区域差异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