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规律,研究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应用超纯水后对低血压发生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1.统计2002.5.1至2006.5.10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9例患者,统计透析中低血压和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的次数,分析其发生特点。 2.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透析相关的参数,包括年龄、原发病、心功能改变、患者超滤量(UFV)、血流量、透析方式、透析龄,分析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3.比较相同的病人在应用超纯水透析前2年和超纯水透析后2年低血压的发生率。 结果: 1.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23.58%,慢性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32%。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主要在透析后第1小时及透析后第4小时。 2.血液透析中有低血压发生的超滤量、超滤率高于无低血压发生的超滤量、超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透析(HD)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滤过(HDF)(P<0.01)。透析龄>5年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透析龄≤5年(P<0.01)。老年组(年龄>165岁)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65岁)(P<0.01)。糖尿病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心功能改变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高于无心功能改变的患者(P<0.01)。 3.年龄<65岁以下患者超纯水透析中较非超纯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1)。 结论: 1.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国内报道低,低血压发生主要在透析过程中的早期及后期。 2.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与超滤量、超滤率、透析方式、透析龄、年龄、伴发疾病有关,与血流量无关。 3.应用超纯水透析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操作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巩固学生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进行观摩为主,不仅浪费资源,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微型化学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安全意识。因此将微型实验运用到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是新时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促使教育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物理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思维体系,从而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的高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全面发展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不管是教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微课的研究现状,对微课的理念、特点进行介绍,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高中化学微课模式构建进行了相关阐述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模式  微课是伴随着网络逐步覆盖的“信息高速通道”在教育领域应运而生的微型视频课程,其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图形、文字、动画等形式,便于学生的应用和学习。微课在我国还是一项比较新颖的研究内容,虽然应用于教学初见成效,但发展并不纯熟。本文从微课理论核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与普通高中考试大纲(2018版)以及2017年高考全国I卷物理试题的研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阐述了高中物理学科的命题原则和高考命题的趋势。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命题  一、 物理学科命题原则  命题工作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命题人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熟悉学业质量水平;了解中学物理教材和学生的实践情况;了解相关的教育测量理论,并应用
摘要:新课改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教学要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要回归社会,从而激发初中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物理课程的实用价值。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记笔记,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而随着物理课程教学生活化的提出,能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初中生用物理思维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初
目的:1.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于下咽鳞癌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从而为下咽癌可能的新治疗方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