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水电建设中大坝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国内外经验表明,坝工建设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的稳定性。由于基础地质条件不良酿成大坝失事,在国内外有很多实例和教训。为了保证大坝的正常运行,我们应该处理好坝基所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问题。天然地基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种,如强风化带、软弱夹层带、断层破碎带以及深砂砾石覆盖层等。强风化带即受风化作用严重使得基础弹性模量和稳定性降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本文就建基在强风化岩层之上的刚性坝的地基研究处理展开讨论。残留在刚性坝基础之上的强风化岩层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承载能力不足及变形过大,不能满足要求,给大坝的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本文以下涧口水库拱坝坝基下面的强风化岩层未完全挖除,对之提出措施来进行处理为例,采用三维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坝基处理前和处理后几种工况分别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是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用ANSYS大型通用计算软件模拟出下涧口工程具体情况,通过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得出坝基的变位、应力以及应变等值线图,用Druker-Prager强度准则来判断坝基在处理前后塑性破坏区范围、区域以及大小的变化。通过处理前后地基变位、应力应变以及塑性区的大小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处理后强风化岩层地基承载力增强,变形减小,其稳定性得到提高的结论,证明处理措施是科学合理的,是可供有关工程借鉴利用的。通过下涧口工程地基的处理研究,不仅可为该工程的加固整治措施提供科学论证,而且还提供了在强风化岩层上修建刚性坝的参考措施,可以为其他在类似的地基上已建工程补强或者修建新工程作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