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产量也逐年增加。餐厨垃圾组分复杂,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油分和盐分的特性,极易腐败发臭、滋生病菌。若管理不当,很容易污染环境和造成资源的浪费。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是一种较好的氮源,对其进行提取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本论文选择蛋白质作为餐厨垃圾典型有机组分,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进行酶解最优方案的研究。首先,以单组分为基础进行游离酶酶解实验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产量也逐年增加。餐厨垃圾组分复杂,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油分和盐分的特性,极易腐败发臭、滋生病菌。若管理不当,很容易污染环境和造成资源的浪费。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是一种较好的氮源,对其进行提取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本论文选择蛋白质作为餐厨垃圾典型有机组分,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进行酶解最优方案的研究。首先,以单组分为基础进行游离酶酶解实验的研究;然后对餐厨垃圾混合组分的游离酶酶解实验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升酶解效果,进行了游离酶的固定,并利用固定酶对餐厨垃圾混合组分进行酶解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鸡肉作为餐厨垃圾典型有机组分中的代表性蛋白质,选择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进行酶解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三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餐厨垃圾中蛋白质的提取率最佳。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蛋白提取率最佳的因素水平,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发现最优酶解条件:p H为9.90,温度为65℃,酶加量为28.90mg,酶解时间为1.5 h,蛋白提取率为39.45%,与理论预测值(41.18%)差1.73%。最优条件下进行酶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单一组分酶解过程,遵循米氏方程的规律,验证了酶解实验的可行性。(2)模拟配比餐厨垃圾,对餐厨垃圾进行酶解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蛋白酶底物的特异性,木瓜蛋白酶对餐厨垃圾中蛋白质的提取率最佳。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蛋白提取率最佳的因素水平,并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得出最优酶解条件:p H为4.1,温度为40.7℃,酶加量为30.60mg,酶解时间为1 h,蛋白提取率为43.18%,与理论预测值(45.40%)差2.22%。说明选择响应面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蛋白提取率,对酶解条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复合载体,对蛋白酶进行优化固定研究。具体地,以中性蛋白酶为研究对象,分别就海藻酸钠浓度、Ca Cl2浓度、固定时间和壳聚糖浓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发现,在海藻酸钠浓度为4%,Ca Cl2为3%,固定时间为2h,壳聚糖浓度为2%,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效果最佳。正交实验结果发现,最优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3.5%、Ca Cl2为2.5%、壳聚糖浓度为2.5%、固定化时间为1.5h,固定化酶相对酶活最佳。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在p H为5~8、30~80℃温度范围内固定化酶的酶活性相对稳定且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65%以上,储存11天后,相对酶活也维持在80%以上。此时复合凝胶球还保持了较好的弹性。红外光谱和XRD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中的丰富的官能团使二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固定化载体的稳定性。(4)利用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对餐厨垃圾混合组分进行酶解,结果发现,在p H为6~9,温度为50~80℃时,蛋白提取率明显高于游离酶的,说明经过固定,木瓜蛋白酶的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对于酶解时间,由于木瓜蛋白酶不能与底物直接接触,需要适当的反应时间,酶才能作用于底物发挥作用,酶解1.5h时,固定化酶的酶解效果达到最高,随着不断酶解,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蛋白提取效率始终高于游离酶;固定化蛋白酶在使用5次之后,蛋白提取率为22.71%,与首次酶解相比,仍保持在50%之上,说明固定化酶的可重复使用次数较好;固定化蛋白酶在储存11天之后,蛋白提取率为27.98%,较首次提取率相比,在其50%之上,说明木瓜蛋白酶固定之后,稳定性较强。酶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与游离木瓜蛋白酶对餐厨垃圾混合组分的酶解动力学均遵循米氏方程的规律。对比米氏常数,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小于游离酶的,说明游离酶固定之后,在载体的保护下,酶与餐厨垃圾典型组分的结合能力强于游离酶,证明固定化酶的水解能力强于游离酶。本论文通过游离酶具有较好的酶解效果,固定化酶的酶解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因此确定固定化酶的酶解条件为最优酶解方案。
其他文献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部,流域面积超过75万平方公里,横跨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河流域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上游地区仍然存在着土地荒漠(沙)化的问题。黄河流域土地荒漠(沙)化面积约为流域总面积的25%,中度和重度荒漠(沙)化土地面积占据了17.5%,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内地区的发展。黄河流域
传统脱氮技术需要外加碳源来提高脱氮效果,提高成本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技术是一种能耗低、脱氮能力强的新型脱氮技术,具有产泥量较低,无需外加碳源的优点,且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是自养菌,但An AOB菌却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鉴于金属离子能增加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提高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因此
随着工业革命不断掀起浪潮,大批金属矿被开采和冶炼,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钢铁生产业等行业也在快速发展,铜污染最首要的途径就是直接或间接排放重金属废水,将污染水质及其周边土壤,在动植物体内富集,人类通过食物链食用后对器官组织造成多种损伤。目前,研究者们普遍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氧化还原法和吸附法等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铜。采用吸附法不仅操作简便、能耗小,而且设计灵活、处理效果好、成本较
CO2气体浓度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同时,CO2的持续上升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研究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变化规律对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农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8%,农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对农业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测量及其对环境变量的响应对于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理行为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气象数据、和
航空货运在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内及国际间的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航空货运量进行的科学预测是航空公司制定基础设施规划和总体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货运量数据呈现的高波动性、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特征,导致预测的准确性难以保障,这使得建立科学而又稳健的预测方法成为了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因此,为有效降低航空货运量预测中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分析现
微塑料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环境来源及生态环境风险已被广泛研究。轮胎磨损微塑料是环境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另一种以相似途径进入环境的鞋底磨损微塑料却被忽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塑料材质鞋底因具有轻便性被广泛生产,而其在日常穿着中不断磨损释放的微塑料排放于环境后可富集毒性污染物,进一步被水生生物摄食后可能造成潜在生理毒性。本文研究EVA鞋底微塑料的实验室老化及对菲的吸
消毒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手段。然而,消毒剂的大量使用,使其不可避免地与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作用,形成种类繁多的消毒副产物(DBPs)。水体DBPs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多种毒性较大且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DBPs已被多国环保机构列为监管对象。因此,不断发展快速有效的DBPs分析方法,对于水体中
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同时,亦具有较大的经济和资源潜力。围绕剩余污泥的双重特性,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处理处置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传统的污泥处理工艺存在运行成本高、处理处置不彻底以及二次污染等风险。近期研究表明,垂直流蚯蚓湿地(以下简称蚯蚓湿地)是一种生态安全、经济高效的剩余污泥处理技术,符合我国碳中和的理念。然而在该系统中,植物与蚯蚓之间的密度
集雨窖水在西北偏远的很多地区被当作饮用水源或备用水源,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浊度、有机物、氨氮和部分总磷超标的现象,对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为了保障西北边远地区居民饮用水水质、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更加方便、经济、高效的集雨窖水处理方法。生物慢滤主要是利用滤料截留水中的有机物及杂质使其表面形成生物黏膜,再通过生物黏膜的吸附、截留、消化等作用来净化水质,并且具有构造简单、运营
我国高海拔高寒牧区常年气温较低,牧民饮水水源来自雪水融化形成的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牧民的生活饮水方式通常以附近水体直饮或经简单过滤沉淀后饮用为主,而高寒牧区地表层拥有一定厚度的土壤腐殖质层,其含有大量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类有机物易随降雨等因素渗入附近水体,使水体呈现间歇式、偶发性污染物超标。此外,牧民在游牧居住区聚集了大量牲畜,牲畜往往携带着大量致病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会随粪便一同渗入附近水体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