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中,隔震技术由于其具有简单易懂的概念、稳定的工作性能、低廉经济的造价等优点,成为结构减震控制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国内外每一次地震的震后调查数据都充分体现了隔震技术的优越性。目前为止,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作为预防和抵御地震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国内外大量的隔震工程考察发现,Ⅰ、Ⅱ、Ⅲ类场地较适合修建隔震建筑,而由于Ⅳ类软土场地中,软土会将地震波的中高频分量滤掉,改变地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中,隔震技术由于其具有简单易懂的概念、稳定的工作性能、低廉经济的造价等优点,成为结构减震控制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国内外每一次地震的震后调查数据都充分体现了隔震技术的优越性。目前为止,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作为预防和抵御地震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国内外大量的隔震工程考察发现,Ⅰ、Ⅱ、Ⅲ类场地较适合修建隔震建筑,而由于Ⅳ类软土场地中,软土会将地震波的中高频分量滤掉,改变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当采用隔震技术延长结构的周期时,其地震响应将增大而不是减小。此外,目前在对隔震结构进行理论分析时,均是基于假定地基基础为刚性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的,从而忽略了地基-基础-结构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事实上,地基基础对结构的振动特性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土质较软的场地,仅仅单独考虑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动力力学性能是不全面的,只有充分考虑到软土场地下基础和土体发生大变形时对隔震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才能设计合理的隔震结构,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安全性。基于此背景,本文使用ETABS软件利用不同的连接单元模拟不同的桩-土耦合体系,建立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PSSI)的基础隔震结构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探讨Ⅳ类软土场地中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用简单的弹簧-阻尼器振动模型来近似模拟弹性半空间地基介质的方法,并分析了振动模型中地基刚度、阻尼系数和附加质量,以及单桩地基阻抗的近似计算方法。(2)运用ETABS软件建立刚性地基上的基础隔震分析模型和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结构分析模型,其中的桩-土子结构体系用简化计算方法求解出其阻抗,并用弹簧阻尼器等效代替。然后对两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考虑PSSI效应后基础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会延长,并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被大幅度放大;PSSI效应降低了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对隔震层位移的放大作用会导致支座变形超过设计容许限值甚至破坏。(3)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考虑非线性属性的桩-土耦合体系,通过在桩顶处施加水平荷载作用,求得桩-土耦合体系的恢复力关系曲线。然后在ETABS软件中通过设置Plastic(Wen)连接单元来建立桩-土-基础隔震结构分析模型,最后对分析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两个模型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非线性属性后,PSSI效应仍然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响应起放大作用,但其放大程度较未考虑非线性属性时的要小;PSSI效应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隔震层;设计分析时考虑PSSI效应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是有必要的,且如果能考虑到材料的非线性属性将会得到更为真实准确的结果。(4)通过对直接输入到结构中的地震波和先通过地基土体后再输入到结构中的地震波分别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软土场地中的土体会将地震波频率成分中的短周期成分吸收而导致长周期成分为主,地震波的主要频段向低频段移动,同时软土还会放大地震波功率幅值,这对于基础隔震结构而言是不利的;考虑了PSSI效应会改变输入到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波特性,如果未考虑PSSI效应,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会小于实际反应结果,所设计的基础隔震结构是不安全的。
其他文献
中庭作为公共建筑中的核心共享空间,在建筑设计中有大量的应用。但在岭南地区,中庭在空间与功能使用上却存在一定问题:通透的中庭空间往往成为夏季的集热温室,热舒适度低,希望人们驻足停留的空间反而使人们避而远之,失去了中庭原本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岭南地区气候条件,将热压通风作为切入点,针对多层中庭建筑,以建筑师的视角结合相关现有理论从中庭的平面、剖面、界面三个方面提取了八个中庭形态参数,利用参数化平台的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清洁高效的核能随之快速发展。核能的高速发展导致铀资源需求快速上升,进而产生大量的放射性铀废水。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放射性排放物,是目前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铝和铁元素是地球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天然中存在着丰富的铝和铁氧化物,因此,这些铝铁氧化物会影响铀废水在自然中的迁移和固定行为。同时,这些丰富的氧化物也是天然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由基体、骨料、钢筋以及钢筋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域组成的非均质多相复合材料,其中界面过渡区是钢筋与基体能够协同工作的关键,它作为基体与钢筋之间应力传递的桥梁,将性质有极大差异的钢筋与混凝土复合为一个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践表明,界面过渡区往往是钢筋混凝土构件首先产生破坏的区域,所以界面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
广府传统村落主要保存于珠江三角洲,是珠三角核心地区社会经济、乡土文化以及民风习俗的重要承载空间,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街巷空间作为村落中的交通联系空间和社会生活载体,反映其以空间处理应对经济、地理以及文化生活等问题的方法,是构成当地居民生活和记忆的重要部分。当前快速的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多样化的传统村落街巷逐渐被替代,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东莞市域内同时分布广府和
作为居住环境的关键指标,冬季室内温度在我国北方并非属于特殊问题,但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的夏热冬冷的气候环境,加上冬天没有北方普遍的取暖设施,该问题尤显突出,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尽管目前这一地区也在开始建设集中供热管网,但是城市主要的老街区改造困难,成本过高,除了开发区和新建小区外,不能广泛适应,因此需要考虑其他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使用空调来提高室
东莞市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的优势地理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十分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是珠三角著名的鱼米之乡。因此,传统村落的存世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文化遗产存量丰富。以东莞市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村落的自然环境分析入手,提炼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其层级结构,依托不同文化景观类型分析聚落空间的布局特征,并总结不同文化景观类型的建构原则。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生产生活景观要素以及
历年以来,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受到风灾的侵害,风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地区受到风灾的影响也一直巨大。仅2018年就有近10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其中台风“山竹”对华南沿海地区造成的损失巨大。据调查统计,建筑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占了较大的比例。在众多类型建筑中,低矮建筑更易于受到毁坏,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因此,有必要针对于低矮建筑的风荷载分布进行相关的研究。风压预测的相关研究方法有:本
人体热调节模型用于描述人体内、外热传递现象,预测热生理参数值。模型由受控系统和生理热调节系统构成。受控系统采用Tanabe模型,把人体分为16个节段,每个节段由内到外分成核心、肌肉、脂肪和皮肤4层,外加与各组织层换热的中心血池,总共65个节点。每个节点上利用Pennes生物热平衡方程计算传热量。生理热调节模型采用Smith模型中利用生理数据获取的经验控制方程描述血管舒缩、出汗率和寒颤三种人体基本热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扩大,染料的使用逐渐变得广泛。亚甲基蓝(MB)是代表性染料之一,其产生的废水危害巨大,亟待处理。采用吸附法处理简便高效,但商品活性炭大规模使用成本高,而将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的副产物——污水污泥制备成吸附剂不仅降低活性炭使用成本,同时污泥的处置得到资源化解决,但传统制备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吸附性能较低。若采用较为环保的碳化法与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方式制备污泥基吸附剂,不仅可使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生物异养反硝化作为去除硝酸盐的有效方法,往往需要外加碳源。将固相碳源与载体材料相结合,开发出一种释碳时间长、填料性能好、反硝化性能佳的新型复合碳源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荔枝核粉末与竹粉作为碳源来源,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作为骨架载体,制备了两种复合碳源,对比了两种材料的释碳性能、脱氮性能以及结构性能;对材料配比进行了优化,将以最优配比制得的荔枝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