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动脉内壁形成由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细胞废物,钙以及纤维等组成的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僵硬狭窄的疾病状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免疫,炎症损伤,感染都参与了 AS的发生发展,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血管内皮和免疫功能失衡密切相关,成为AS的危险因素。有学者发现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早于血管病变且紊乱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而研究表明血管病变也同时伴有局部神经化的改变,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仍未阐明。目前的基础研究表明,血管内膜损伤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得到证实,有趣的是,近期研究表明血管外膜病变同样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时间还.早于内膜病变。而且研究提示:若早期对外膜实施一定的干预措施或可能延缓或终止AS病变的进程,因此近年来对AS疾病的基础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血管内膜和中膜,也逐渐开始关注到血管外膜的作用。Barker在颈动脉外膜剥离的动物模型的中发现血管外膜剥离后可出现相应的内膜增生性病灶。此外,免疫组化的基础研究表明:分布在动脉外膜区域的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故此我们推测外膜损伤后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可合成并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在生理条件下,t-PA在循环血液中也有一定水平。当血管外膜损伤时,神经纤维受到破坏,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受损,将会影响t-PA的合成与释放。因此本研究在借助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颈动脉外膜剥离模型的基础上,以t-PA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血管外膜损伤致内膜增生性病变中的作用。本实验我们以ApoE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外膜损伤组、t-PA组(外膜损伤组+静脉注射t-PA:156μg/day);探讨以小鼠建立颈动脉外膜剥离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外源性给予t-PA对交感神经、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局部病变成分,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络氨酸轻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情况。结果:(1)胶原酶消化+显微镊分离小鼠血管外膜的方法,可有效地破坏血管外膜结构的完整性,达到血管外膜损伤的效果。(2)外膜剥离2周后可见相应内膜处出现增生性病变,t-PA组可见明显增生性病变,内膜病变面积较外膜损伤组明显变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M-α-act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中仅有中膜处有淡黄色物质表达,而外膜和内膜并无黄色物质出现;外膜损伤组、t-PA组血管内膜及中膜有大量均匀阳性着色,其主要病变成分是平滑肌细胞,但是t-PA组病变较外膜损伤组明显增强。(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PA组与外膜损伤组比较,TH荧光亮度增强;外膜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TH荧光强度增强。(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膜损伤组较对照组,TH蛋白表达量增强,但较t-PA组TH蛋白表达量减弱。结论:(1)ApoE基因敲除小鼠颈动脉外膜剥离后能有效地建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2)t-PA干预后可增加外膜损伤后斑块面积及促进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