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涉及到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学科的综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唇齿相依的56个民族,在与异族接触中不断形成并强化着对本民族的认同感。这56个民族经过历史上三次大融合,少数民族不断融入汉族,汉族也不断充实少数民族人口。他们在经济上互相依存,文化上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来我往,我来你去,谁也离不开谁,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一种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同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信念,认同伟大的祖国是各民族人民不懈抗争与奋斗的动力之源。我国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和民族政策的制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视角,研究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问题,特别是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社会发展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出现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民族认同不可以直达对国家的认同,而要经过认同“中华民族”这个环节,这是我国在实现“两种认同”时的特殊性。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自古生活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在历史上向来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化和民族分离主义的影响,虽然我国的民族地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观和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民族矛盾,甚至发生冲突事件。国家认同受到挑战的时刻,增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民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再到国家认同,是协调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一条有效的路径。本文分四个章节,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内涵分析着手,分析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视角下提出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阶梯式建构模式。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出现的国家认同危机,分析造成这些危机的国际国内原因,并提出为使我国各民族群众增强中华凝聚力,从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