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容积的变化,分析黄斑结构改变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1例(31眼)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进行分组:Ⅰ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Ⅱ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应用频域OCT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容积,比较各组及各组间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容积的差别。分析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相关性及影响糖尿病患者黄斑结构改变的可能因素(包括糖尿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视网膜病变程度)。 结果: 1.Ⅰ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黄斑容积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在术后1周,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3个月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黄斑容积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 2.Ⅱ组与Ⅰ组比较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术后1周,1个月(P<0.05)。黄斑容积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0.01)。 3.Ⅱ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2,r=-0.695,r=-0.674,P值均<0.001),呈负相关。 4.Ⅱ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十年以上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较病程十年以下者增加(P<0.05),黄斑容积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6.5%者术后1周,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较糖化血红蛋白<6.5%者增加(P<0.05),黄斑容积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比较,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容积在术后各时段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P>0.05)。 5.频域OCT形态学分析Ⅱ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有2例出现黄斑水肿,1例术前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的患者术后视网膜病变加重。 结论: 1.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导致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容积的增加,糖尿病是引起或加重黄斑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2.糖尿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均可明显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容积,糖尿病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可能成为发生黄斑结构改变的高危因素。 3.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是暂时、可逆的。 4.频域OCT是临床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结构变化、判断预后的一种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