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的互文性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唐诗数量众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由清朝学者孙洙整理收录的《唐诗三百首》。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政策的推行,唐诗的译介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由法国翻译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的互文性理论本质上指文本间的对话,它发源于俄国学者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该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转化和吸收。根据互文性理论,互文指涉可以分为三类:内互文性指涉;外互性文性指涉,以及反互文性指涉。翻译界普遍认为,译文与原文,译文与先前文本之间就是一种互文关系。因此,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理论依据,对享有"诗译英法第一人"美誉的许渊冲英译版《唐诗三百首》进行了研究。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理论依据,具体研究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三个问题。第一,就音韵层面而言,本研究从头韵,行内韵和尾韵三个方面考察了许译本唐诗在音韵翻译方面是否与英诗的音韵存在互文指涉,互文效果如何。第二,在语言形式层面,唐诗许渊冲译本的句法形式是否与其它英诗的句法存在互文指涉,互文效果如何。第三,在意义层面,许译本的意象翻译是否与其它英诗作品的意象存在互文指涉,互文效果如何。研究结果发现:首先,许译《唐诗三百首》在音韵翻译上和英诗存在大量的互文指涉。许译版唐诗广泛采用了头韵,行内韵和尾韵等押韵技巧,在总共370首诗中,有347首采用了头韵,56首采用了行内韵,364首采用了尾韵;在韵式上也严格遵循英诗的韵式,在225首四行诗中,98首采取"abab"的韵式,119首采取"aabb"的韵式,4首采取"aaaa"的韵式。这些用韵技巧和英诗的押韵手法形成互文指涉。其次,许译《唐诗三百首》在句法上借鉴了英诗的一些惯用格律,主要有"AandB" "n.+adj."" n.+prep.+n."和"v.+not"这四种句法结构,其中"AandB"出现了 44次,"n.+adj." 出现了 54 次," n.+prep.+n." 出现了 31 次,"v.+not" 出现了7次,从而在句法方面与英诗形成互文指涉。第三,许译《唐诗三百首》的意象翻译和英诗也存在互文指涉。同时,本部分对所选意象的翻译方法作出统计并发现,许渊冲对意象的翻译采取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更侧重于意译。许译版《唐诗三百首》从音,形,意三方面都存在和英诗的外互文性指涉。这些互文性翻译能够激发起译入语读者的丰富互文联想,降低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阅读障碍,帮助建立作者、作品、译者、译入语读者的多方对话,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其他文献
音译现象是翻译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但极少研究直接以音译过程,即来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语音、音系转换机制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对西班牙语人名汉译形式的考察,对这音译
20世纪的黎明前夜,伴着抗日战争、内战的纷飞硝烟,民乐已经走到了极为衰落的境地。日寇侵华,上海沦陷,郑玉荪等人拆下父辈一手建立的“大同乐会”牌匾,逃往大后方重庆。这个20世纪
环球网旅游新闻致力于为网友挖掘旅游信息资源、分享旅游小贴士,让人足不出户也能满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游客通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重要致病菌,可引起人和动物局部的化脓感染、肺炎、心内膜炎、败血症、脓毒症等[1],严重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加快部署中国装备“走出去”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拓展国外市场,中国企业除了要保证自身产品质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