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教学三矿出现底鼓的15轨道巷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对现场所取岩样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定,根据NMohammand的拟合关系折算出煤岩体的力学参数。应用VB编程将15轨道巷围岩稳定性分类的模糊综合评判过程程序化,判定其围岩属于Ⅳ类不稳定软岩。以顶底板移近量为目标,选取水平和因素后进行了三组正交设计试验,得出岩体完整性指数和围岩强度是影响软岩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底板遇水后强度变化为影响软岩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特别是底鼓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原支护条件下15轨道巷底鼓量、底鼓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支护前后的数值计算结果,结合影响该巷道底鼓各因素的分析,得出15轨道巷的底鼓类型为遇水膨胀型和挠曲褶皱型;根据相关理论计算了因弹塑性应变、底板岩层峰前扩容及峰后剪胀变形和遇水膨胀引起的底鼓量。在认识巷道底鼓机理的基础上,根据15轨道巷的实际情况,提出底鼓控制的途径:减小水理作用、增强支护强度和减小塑性区发展,确定了帮角锚杆与注浆联合加固的底鼓控制途径,对比分析帮角锚杆+底板锚杆、帮角底板锚杆+底角注浆、帮角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帮角底板锚杆+全断面注浆、帮角底板锚杆+全断面注浆+顶板锚索五种方案,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巷道围岩变形量、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帮角底板锚杆+底板注浆的最优方案。在该方案基础上,结合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和系统分析法,优化了支护参数。方案实施效果表明,所确定的方案对底鼓控制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