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发表了关于中国文学艺术方向的重要讲话(简称“北京讲话”),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文艺主张。这次讲话,以社会主义的文艺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期中国气派的文艺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助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气派文艺观,与毛泽东的文艺观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两篇讲话的精神分别体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文艺政策的领导,体现了文艺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2年,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怎么为”以及“文艺批评标准”的问题,对某些文艺思想进行纠错的同时,使文艺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
两次文艺座谈会的两篇讲话,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接力生成了中国气派的文艺观,助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文艺的伟大复兴,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北京讲话为出发点,结合了毛泽东同志的延安讲话精神,致力于探讨中国气派文艺观的接力生成,力求理清其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探究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阐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释北京与延安两次文艺座谈会召开的背景。北京文艺座谈会召开在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不断加剧、国内文艺发展亟需方向指引以及中华民族处在即将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延安大规模整风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日抗战进入胶着状态、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方向不明、五四新文艺亟需理论总结的背景下召开的。
第二部分,中国气派文艺观的界定。中国气派的文艺观,是以马列文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凝聚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持久的文化自信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进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三部分,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文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文艺要坚持人民性立场;文艺要遵循艺术生产规律。
第四部分,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艺创作应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守正出新;文艺工作者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要由立足中国到面向世界;文艺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气派文艺观,与毛泽东的文艺观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两篇讲话的精神分别体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文艺政策的领导,体现了文艺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2年,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怎么为”以及“文艺批评标准”的问题,对某些文艺思想进行纠错的同时,使文艺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
两次文艺座谈会的两篇讲话,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接力生成了中国气派的文艺观,助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文艺的伟大复兴,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北京讲话为出发点,结合了毛泽东同志的延安讲话精神,致力于探讨中国气派文艺观的接力生成,力求理清其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探究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阐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释北京与延安两次文艺座谈会召开的背景。北京文艺座谈会召开在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不断加剧、国内文艺发展亟需方向指引以及中华民族处在即将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延安大规模整风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日抗战进入胶着状态、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方向不明、五四新文艺亟需理论总结的背景下召开的。
第二部分,中国气派文艺观的界定。中国气派的文艺观,是以马列文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凝聚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持久的文化自信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进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三部分,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文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文艺要坚持人民性立场;文艺要遵循艺术生产规律。
第四部分,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艺创作应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守正出新;文艺工作者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要由立足中国到面向世界;文艺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