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近些年来在语际(中介语)语用学领域中日渐升温的一个方法论课题,也就是,从认知情态的角度研究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关系问题。认知情态是情态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受到各个研究领域的关注。学生是否能灵活并且准确地表达此类情态意义被视为学术论文写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标志之一,因其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加强或减弱某种论断的肯定程度。早在上个世纪前期,索绪尔就提出了一对重要的概念:语言和言语。这对概念与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不谋而合。在之后的语言学发展进程中,许多语言学家如,Bachman, Kasper和Kellerma等在研究二者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语际学和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遗憾的是,本文作者在收集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国内基于此课题所做的研究比较欠缺。在大学英语教学不断完善的今天,作者认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将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帮助。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通过三套试题从语法和语用两方面来检测中国大学生对认知情态掌握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大众语法知识和具体语法知识对他们的语用能力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大众语法好的学习者在具体语用能力测试中不一定能拿高分。而被测试者的具体语法知识的成绩与其具体语用能力测试的成绩是相应的。但其具体语用能力测试的分数比相应的语法知识的总分却稍有偏低,这表明了他们的语用能力较之相应的语法知识而言略显不足。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就改善词汇教学方法、开展显性认知情态手段教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结构大致如下: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当前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目的,提出假设及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是关于认知情态的文献综述,如定义等;然后介绍从语法及语用两方面探讨认知情态的发展;最后是认知情态的语用功能介绍。第三章:主要介绍实验的形成,如被试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方式及研究步骤等。第四章:报告并分析实验的结果。第五章:通过实验研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找出研究所存在的弊端及找准未来探索该课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