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证的乙型肝炎相关幔加急(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病人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证的患者48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水煎,每曰一剂,分两次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PTA、HBV-DNA、临床综合疗效、症候疗效、症候总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肝功能(ALT、ALB、TBIL、CHE、CHOL、TBA)及PT、PTA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LT、TBIL、PT、TB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ALT、TBIL、PT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TBA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TBIL、PT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A、ALB、CHE、CHOL水平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TA、ALB、CHE,p<0.01,CHOL p<0.05,治疗组PTA、CHE升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及死亡情况:治疗组临床治愈2例,临床好转16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临床好转10例,总有效率4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16.7%,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症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4.治疗4周后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9.2%;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45.8%,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症候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HBV-DNA阴转情况:治疗后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为45.8%,对照组为41.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有助于患者黄疸的消退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症候总积分,提高生存质量,取得更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及症候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本试验所用主方甘露消毒丹加减方对肝胆湿热型肝衰竭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