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岸带湿生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污染物的缓冲和过滤、维持河岸带结构的稳定及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连续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湿生植被群落的生境条件、植物区系分布、植被群落特性以及利用湿生植物评价宜宾至江津段流域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1.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共发现湿生植物类22科54属60种,均为草本植物。种数排名前三的科分别为:是禾本科(Gramineae),总计10属10种,占全部种类数的16.67%;其次是菊科(Asteraceae),共9属9种,占全部种类的15.00%;蓼科(Polygonaceae),共2属6种,占全部种类数的10.00%。2.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湿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从科的分布类型上看,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湿生植物主要为世界分布类型,占本区系科数的90.91%,有少量的泛热带以及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从属的分布类型看,世界分布类型属占本区系属数的31.48%,居所有类型首位;其次是北温带分布类型以及泛热带分布类型的属,分别占本区系属数的24.07%,23.37%;旧世界温带分布这一分布区类型在研究区域有5属,占本区系属数的9.26%;其他五种分布类型热带型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欧亚和南部非洲(有时也在大洋洲)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共占本区系属数的14.81%。3.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湿生植物基本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整体范围在0.37-1.57之间;Pielou均匀指数整体范围在0.05-0.27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整体范围在0.55-4.28之间。这表明宜宾至江津段生态功能相对较弱,湿生植物多样性程度较低,种群分布较为集中,物种均匀度指数偏低。在1月份到7份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湿生植物生物量呈逐渐增大趋势,到7月份达到最大值。以德感坝样点作为基准来比较两地区的植物区系种的相似性系数,结果发现距德感坝越近的样点,两地区间的植物区系种的相似性系数越高,共有种所占比例越高。4.经过对与湿生植物有关的18个候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分析以及指数间Pearso n相关性分析等一系列的筛选,最终选取用F指数(M3)、G指数(M5)、禾本科植物种类数比例(M12)和平均盖度(M16)作为构建HP-IBI评价方法的生物学指数,并以此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河流健康度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如下,五个样点中江安县样点健康等级为健康,江津区白沙镇、江津区德感坝以及宜宾市高庄桥三个样点健康等级均为亚健康,而江津区羊石镇健康等级为一般。总体来看,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较好,都在一般以上。本文以湿生植物相关的生物参数建立的评价方法能很好的评价宜宾至江津段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并且对其他河流的健康度评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