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天人合一思想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栻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为“东南三贤”,同时是湖湘学派代表性人物。张拭思想离不开家学和师学的浸润,以二程为正宗,并推崇周敦颐的思想,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重心是重视天、人、心的统一,在此视角下,天的内涵即是“理”,人的内涵即是“性”,心是联系天与人的桥梁。天与人的关系是以天理为根据,以人为中心,铸成为从天至人、又由人回归天的逻辑结构,并由此实现天人合一。张栻既重视“理”又突出“心”的主宰作用,其天人合一思想主体实现途径的理论来源是《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和《大学》论修身的有关部分,立足点在躬行实践。由于天理构成人心的主要内容,人之复明本心(天性),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修养工夫论达到与天合一的圣人境界,从而遥契孔孟对主体价值肯定之精神。文章开始首先对张栻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进行了论述,然后分天和人两部分来阐述张栻天人合一思想中不同的类别范畴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其次阐述天人合一思想的实现途径,最后对张栻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做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理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思想,面对当今出现某种重经济而轻文化、重实利而轻精神的失衡,对张栻天人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推动人和社会的和谐。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其思想立论深远、内涵丰富,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为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
道德责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道德责任意识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既是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急需承担的任务,又是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胡塞尔的现象学为理解萨特的想象问题做一个理论铺垫,因为萨特对想象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即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接下来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