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典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从用典所起的作用来看:一方面,诗人可以借用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扩张了原典的意义;另一方面,使用典故符合诗歌篇幅短小、讲究对偶的艺术特点,使诗歌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由于用典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作用,以用典为角度进行诗歌研究就具有意义。研究孟浩然的用典是有研究价值的,尽管有些论文中已经提及到孟浩然诗歌中的典故,但是还没有专门性的论文以用典为题对孟浩然诗歌典故进行全面地梳理和系统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透过用典研究孟浩然其人、其诗也具有研究空间。通过用典分析他的思想、人格及其艺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握孟浩然其人、其诗。在孟浩然身上,真正体现了典如其人。儒家文化、个人性格及个人遭际等影响到孟浩然,使他的身上表现出一些光辉的人格特征。笔者对孟浩然的诗歌用典进行分析,将他的诗歌典故中渗透的人格美分为四类:孝亲悌兄、重情重义、品行高洁以及魏晋风流。通过典故的梳理,可以发现出孟浩然思想中仕进与隐逸的矛盾。这样,典故的征引就成为印证他的思想的一个有力论证。渴求援引、思济苍生、盛赞德政以及求仕失败之后的怀才不遇思想都可以透过对典故的分析概括出来。他在仕途失望之后转而从儒释道三家隐逸思想中寻求解脱与超越,有效地调和了仕进与隐逸的矛盾。因此,他的诗歌中也引用了儒家、佛教、仙道中的隐逸典故。由于还受到前代隐士的影响,因此,在诗歌中引用了前代隐士典故。孟浩然诗歌的用典具有个人独特的艺术效果。典故的使用本色自然促成孟浩然诗风自然清淡的效果;典面形式不同,又收到不拘一格的效果;个人隐居襄阳与漫游吴越的经历使他的典故体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