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Ⅰ植入对兔股动脉及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放射性粒子Ⅰ永久植入对家兔正常股动脉及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选健康新西兰家兔30只,按每组10只分为2周、2个月及4个月三组,每组采用自身配对研究,即使用信封法随机选取家兔一侧后腿为试验侧,另外一侧设为自身对照侧。双侧腿部均沿股二头肌正中切开,充分暴露股动脉及坐骨神经后直视下在实验侧股动脉鞘旁植入0.8mciⅠ粒子10粒,在对照侧植入无放射活性空粒子10粒,术前按TPS计划设计粒子植入部位血管壁及坐骨神经的周边匹配剂量(MPD)为120Gy,90﹪的处方剂量(PD)集中在我们研究选取的血管及坐骨神经局部,分别在术后2周、2月及4月后进行双侧坐骨神经神经电生理测定,坐骨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束后处死家兔取出距离粒子植入部位最近的股动脉及坐骨神经,分别进行普通光镜下病理学观察以及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三组计30只家兔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行x片检查验证粒子是否植入到位,结果显示所有粒子均植入满意。以所摄x片做术后TPS剂量验证,显示所选取部位的的股动脉和坐骨神经均受到术前设计的照射剂量的照射,4个月中有3只家兔死亡,但与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保留数据对比,死亡率未超过正常喂养家兔,可以认为其死亡与放射无关。2周组、2个月组及4个月组试验兔的双侧坐骨神经电生理的对照研究显示试验侧和对照侧在坐骨神经动作电位阈值、动作电位幅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大体学检查放射性粒子植入侧血管无变形、管径无缩小,血管内壁无附壁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无变形,扭曲,神经束膜光滑。普通光镜下观察受试家兔的的股动脉的病理学改变较少,主要可见少量内皮脱落,而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不甚明显。电镜下血管壁的改变主要为内皮细胞脱落,变性,少数可见固缩、凋亡,内弹力膜基本完整,有1例切片能观察到不连续。在同等倍率观察下,存在不同程度变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在所有内皮细胞中的比例,2周组为60﹪-70﹪,2月组约为50﹪,4月组在30﹪左右;血管肌层可见到肌细胞内胞浆部分水肿,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等多样性改变,凋亡未见;外弹力膜完整,血管外膜能观察到少量毛细血管闭塞。在同等倍率观察下,存在不同程度变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所有平滑肌细胞中的比例,2周组占50﹪,2月组约为30﹪,而到了4月组,这种变化的比例只占10﹪。坐骨神经方面,电镜观察可见到有髓神经的神经鞘变性为较普遍现象,主要有神经鞘的分层、塌陷,严重的可见到崩解;神经鞘膜细胞以胞浆内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为主,未见到核固缩、凋亡等变化;神经轴突内可见轴浆空泡化,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无髓神经只能见到轴浆空泡化,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与有髓神经相同。在同等倍率观察下,存在不同程度变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所有平滑肌细胞中的比例,2周组在60﹪-70﹪,2月组在50﹪左右,而到了4月组,这项比例下降到30﹪。 结论: 该试验剂量下放射性粒子<[125]>Ⅰ对于正常动脉血管及坐骨神经组织影响以超微病理变化为主,对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生理功能影响微小,不至引起严重的功能改变,而且<[125]>ⅠI粒子的照射属于低能射线,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自身的修复使损害进一步减少。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目的:利用PET/OT同机进行无创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和冠脉狭窄程度的综合评估,探讨PET/OT腺苷负荷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CTA联合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9月临床疑为冠心病的22例患者,行同机PET/CTN-NHPET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联合CTA显像。在事先不知冠脉造影结果情况下,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视觉评估。传统冠脉造影(CCA)显示直径狭窄>5
学位
目的:探讨Tc-硫胶体前哨淋巴结(SLN)显像、手持γ探测仪及高频超声联合使用在早期乳腺癌中SLN的识别、定性准确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39例乳腺钼靶、超声疑诊或经穿刺确诊的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T期15例,T期24例,年龄32岁-67岁,平均年龄49.38±9.86岁),多灶、多中心肿瘤及术前做过其它辅助治疗患者除外,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粘液腺癌3例,导管内癌2例
学位
目的:通过用与人M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序列相一致的合成肽段免疫大鼠,建立主动免疫模型,观察M受体自身抗体对肺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Ms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法:(1)建立免疫组、免疫对照组动物模型共12周。(2)采用SA-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的M受体自身抗体。(3)测定大鼠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4)光镜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采用与人M受体细胞
学位
目的:Tc-亚甲基二磷酸(MDP)骨显像是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其灵敏度虽高,但特异性较低。许多Tc-MDP骨显像阳性的患者,病灶定性比较困难。本研究目的是应用Tc-枸缘酸(Citrate)显像与Tc-MDP显像相结合,探讨其在骨转移癌和良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Tc-MDP显像阳性的44例患者(107个病灶),在Tc-MDP骨显像后2-7天行Tc-Citrate显像。静脉
学位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Graves病I治疗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评价其转归影响因素的作用。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来我科用I治疗Graves病的71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成功随访562例,男性198例(35.23%),女性364例(64.77%),平均年龄为35.16±11.56岁(14~78岁),平均随访问期19.21±14.68月(3~47月)。I治疗
学位
一、研究背景:虽然临床诊断方法和技术已经明显提高,但是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mknown origin,FUO)仍然是各科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引起误诊、漏诊。目前-FDG PET/CT显像除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但目前应用于良性疾病的诊断仍不多,对于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诊断意义,正在逐步获得广大医生的认可
背景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淋巴瘤,在欧美国家中其患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但在中国等亚洲地区国家,患病率较欧美国家高,接近30﹪~40﹪,可能与EB病毒感染以及HTLV-1感染率较高有关。在WHO分类标准中,T-NHL包括前驱T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和成熟T细胞性淋巴瘤,其中还包括多个亚型。由于
目的:通过Tc-MIBI动态显像技术检测氟西汀在裸鼠体内能否逆转肺癌细胞A549/T的多药耐药性,以及氟西汀对正常器官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方法:将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T种植到BALB/cA-nu裸鼠体内,移植瘤长至直径0.8-1.2cm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氟西汀0.5组,氟西汀1.0组和氟西汀2.0组,氟西汀组分别腹腔注射0.5、1.0和2.0mg/kg氟西汀,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
学位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明了,但已有的研究表明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化过程,其中p53及其通路蛋白p21及MDM2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项目采用组织芯片(TAM)、免疫组织化学(IHC)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及MDM2蛋白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cT声门上型喉鳞癌患者治疗后颈部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不加选择地对所有cT声门上型喉鳞癌患者行颈部治疗,将会使大部分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行颈部治疗或者预防性治疗前对不同的cT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治疗后颈部复发风险的高低进行评估,以便筛选出哪些患者需要接受预防性颈清扫或预防性放射治疗,哪些需要颈清扫与放射治疗综合应用,哪些仅需要临床密切观察。本研究旨在了解cT声门上型喉鳞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