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在轨流体输运稳定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器在轨流体输运主要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具有一个或多个气液自由表面液体的流动特性。能够保证流动不失稳的最大液体流量,被称为临界流量。  本论文以航天器在轨加注为工程应用背景,结合863研究项目课题,重点研究了空间微重力环境中流体输运过程和流动稳定性特性,开展了微重力落塔实验研究,研制了双槽道结构的落塔实验装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完成了落塔实验装置方案设计,研制和搭建了专用实验平台。依据航天器的空间在轨加注流体管理装置,实验研究了对称和非对称开口楔形槽道中流体输运特性和流动稳定性差异,通过7次落塔实验给出了流动失稳的临界流量。  (2)装置首次提出并运用了双槽道实验结构。双槽道回路彼此互相独立,分别拥有独立的开始段,实验段,转换段,循环泵等装置。双槽道结构可以用一次落塔实验完成两组不同截面形状与流量的实验,或者一组出口条件相同的比对实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验效率。  (3)解决了开口槽道流落塔实验装置研制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将开口槽道两端连接面放大并用玻璃板密封将其包围,同时保障被封闭在一个箱式空间内的实验流体回路的压力仍然连接于外界压力场,确保在落塔实验结束时21g的冲击不会造成液体会溅射到实验装置外。  (4)设计了并进行了多次落塔实验,制定了详细的落塔实验流程。测得对称流道的临界流量为0.92±0.17ml/s,而非对称流道的临界流量为0.95±0.10ml/s。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并且给出了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与数据提取方法。  (5)研究了毛细槽道流的一维理论,完成了对于楔形槽道相关公式的推导与临界流量的估算,并阐述了截面等效变换的机理。随后使用一维理论对国外ISS落塔比对实验和不莱梅落塔实验结果,以及本次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实验结果,并给出与数值模拟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  论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对空间在轨流体输运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项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器在轨加注等航天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对研究复杂流体界面动力学与稳定性理论具有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研制新一代高性能微机型故障录波装置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电力系统对故障录波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PC/104工控机和嵌入式Linux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新型故障录波器,采用QT语言,开发了专门针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故障录波器信息分析系统。同时采用了以太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的新技术,使其在性能上实现了改进和提高,功
学位
近些年来,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工程中,它的应用为公路桥梁工程提供了质量保障,它不仅能加固公路桥梁的主体结构,还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所有材料发挥
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风力发电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能源,在电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交流励磁双馈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风电技术方
该文从唯象观点、连续介质基本理论和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有限变形情况下满足Lagrange旋转不变性要求的非线性电磁热弹性介质一种本构方程;并具体讨论了准静态情况下热
现代厂站微机监控系统在原有SCADA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传感测量控制设备,配备更为先进的网络通信设备,向着广域全网同步测量系统发展,功能应用延伸至状态估计、动态监测、故障分析等各个领域。本文设计开发的微机同步监控系统由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数据服务系统及后台监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平台由研华工控机及基于PCI接口的数据板卡组成,实现了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相量测量。采用具有应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弄清机翼翼梢涡的结构及安装翼梢装置对翼梢涡的影响.其背景是探索翼梢涡的控制方法以解决提高机场跑道飞机起降效率和避免空飞事故的问题.研究方法是设计
为了查明在轴压作用下充满液体圆柱壳的屈曲机理和模态变化的规律,该文完成了一批R/h在120~265范围内的充液圆柱壳轴压屈曲实验,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了初步的理论分析,主
矩阵变换器作为一种通用电源变换装置,可以方便实现n相到m相变换。该变换器能够产生可控的正弦输出电压和单位功率因数的输入电流;无中间储能环节、能量可双向传递一次变换、动
近十年来,人们设计并研究了各种适用于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的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阻尼器,但绝大多数都是剪切模式或流动模式. 在这此模式中,流体的变形垂直于形成的链,并且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