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密度逐渐减少,骨质脆性增加导致易于骨折的代谢性、全身性骨疾病。骨质疏松症依据发病机理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的应变除特发性外,又分为I型和II型。I型是因为女性雌激素缺乏所致又为高转换型,所以被称为绝经性骨质疏松;II型为低转换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年龄大是该病主要病因。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骼对运动功能刺激的适应性减低等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在临床上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不对等形成的,导致人体内不平衡的钙磷代谢比率,使骨密度逐渐减少,骨小梁稀疏。临床主要表现为:增生、疼痛、下背痛,易发骨折、身体痿缩、畸形等。骨折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人群中尤其常见,多发生在突然变化体位、高举持物、探身开窗、扭转身体等室内日常活动中,或即使没有表现特别明显的集中外力作用,也可发生骨微结构损伤继而导致骨裂或骨折。骨折发生部位在股骨、胫腓骨、桡骨、尺骨等长骨远端干骺端最常见;颈椎、胸椎、腰椎、尾椎椎体及股骨粗隆多见。根据人体结构的骨生物力学承载平衡性能来评估骨质量是一种客观的、直接的、可靠的应用指标。骨骼刺激对运动功能的应力适应性反应,实际上包括了骨分子结构、骨量和骨力学性能三个方面,即骨的应变能力由主动或者被动运动刺激而相应地提高了,最终骨量增加、结构改善。中医学认为OP与肾和脾胃相关,有“肾主骨,生髓”、“脾胃为后天之本”“血瘀致骨痿”等理论。肾藏精,主生殖功能,主骨生髓,久病伤肾,若肾虚日久则必成瘀,故治疗上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为主。因此,本研究拟定了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的方法,开展了其对去势大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探索运动及中药复方对去势大鼠OP的影响,研究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OP各项指标改善的作用机制。实验一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造模十二周后取出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骨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运动组、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最大载荷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运动组、中药复方组、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光镜与电镜下结果显示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最好。实验二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大鼠alp、ca/p、e2、nos、opg因子的影响造模十二周后,elsia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在alp、e2检测结果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中药复方组、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的alp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e2检测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a/p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nos、opg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nos、opg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复方组、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nos、opg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三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opg和rankl蛋白表达及mrna的影响造模十二周后,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opg、rankl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rankl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组、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四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活性、骨骼肌肌肉蛋白含量及SOD的影响造模十二周后,取大鼠右侧股四头肌,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线粒体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骨骼肌肌肉蛋白含量方面,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与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血清SOD含量变化方面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组、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结合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