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褶裥,在服装发展史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男女服饰还是宫廷、民间服饰,传统服饰还是现代服饰,东方服饰还是西方服饰,都能发现形式多样的褶裥造型,在某些时期甚至曾多次颠覆传统、引领风尚,具有推动服装史不断进步的重大意义。褶裥独特的造型手法能使服装更具层次感、立体感、体积感和形式美感,给受众以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设计师们创意的堆叠置放,结构复杂、立体感较强的褶裥设计,使其成为“余量”和“变化”的结合点,增添了服装(尤其是女装)设计的动感和韵律感。由于褶裥的造型设计需要考虑服装的整体布局、大小褶的层次排列,以及面料柔软度和光泽度对造褶能力和褶裥形式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使得纸样结构设计往往存在驳杂凌乱,缺乏条理和规范的现象。换言之,褶裥是设计师和时尚界都偏爱的造型手法,但是如何恰当应用,实现功能性和视觉审美的高度统一,让传统工艺造型契合甚至影响当代审美趋向,成为研究领域需要系统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行业的企业家们对于褶裥的研究更多地体现在服装整体或局部的装饰上,注重装饰效果的设计与表达,也有学者侧重对各种褶裥特征及效果解析。基于此,本文以人体形态为依据、褶裥发展历程为基础,对褶裥原初形态进行介绍,并对东西方传统褶裥样式进行横向比较,解析褶裥在传统民间服饰和宫廷服饰中的应用极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服饰审美趋向变化。结合褶裥结构设计原理,研究现代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变化设计及应用。通过对褶裥形式构造的分类梳理,辅助以案例实验、图样的描述和解析,展现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产生-设计-应用”的过程,及其在当代女装中的变革衍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清脉络、厘定规范,使褶裥造型的发展演变历程更为清晰的得到展示和把握。尤其是对纸样绘制中常见的褶裥设计重难点给予实验操作层面的细节分析,为设计师更好的把握褶裥平面展开效果和图样绘制提供有益的启发。此外,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对于褶裥的应用实质是基于面料的特性,并因此而产生不同形态表征,因此服装面料性质的差异对褶裥造型的影响也是本文所关照的。褶裥不仅是装饰手法的一种,更是一种塑造现代设计风格的利器,能完美地改变原有的服装属性和形态,实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相统一,将平淡无华的设计变得新颖而富有立体层次感,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点。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褶裥在服装结构设计应用进行理论性、实践性的分析,将褶裥的一些性能及特点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类,研究更多的褶裥表现形式,为服装设计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为提升褶裥造型在实际应用领域拓展提供参考。